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9章 送春(2 / 2)

应该说它的历史比春节还要悠久得多,三千多年了。而论隆重,历朝历代又都比不过大唐。

祭祀有大中小的三等规模,“祭春”乃是大祀之一。古唐的时候,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大祀“春神”勾芒,祈求风调雨顺,春播秋收。各地的刺史、县令则会举行小型祭春,并向百姓发放赈济,劝课农桑。

到了现在,祭春依然。皇帝作为象征人物与首相一起主持京城的大祀,唐视还会进行现场直播,吸引到全国不少中老年观众(以男人为主)全神贯注地观看,再点评一番皇帝是胖了还是瘦了。

但老百姓更多是忙自己的活动,太丰富多彩啦!祭春、鞭春、送春、饰春、咬春……

立春前一晚,王鸣之到了和正叔家客宿,帮忙张贴春幡。

春幡就是写着“迎春”,“宜春”,“大吉大利”等好话的剪纸彩旗,贴到门楣上,挂到庭院树木的枝头间(住公寓的可以挂到阳台的盆栽),春风一吹,喜气洋洋的。

已经是寒假了,陈乐瑞、小果果都帮忙张贴,小果果最积极了,忙前忙后的。

紫色、绿色、红色、黄色……多多的两只小翅膀也被贴上几道春幡,它一拍动,彩旗那个飘飘。

第二天一早,三人准备出发去送春,首先是把自己也装饰起来——佩戴春胜。

春胜就是戴在头上的饰物,纸、布、金银玉等材质都有,样式就更繁多了。

“嘿,以前还真没戴过。”屋子客堂里,王鸣之边想,边戴上这朵红色的公鸡布帽,这是“春鸡”。

陈伯端也戴的春鸡,小果果的是春燕,他在传书朋友圈看到妮芙晒图戴的春花,好美呀。

老人可以用春仗,小孩子还多一样,春娃!

“我的我的。”小果果接过母亲给的一个小布娃娃,立即抱着蹭了蹭,然后迫不及待地系到腰侧。

那春娃的造型吉祥可爱,王鸣之看得有些眼巴巴的,主要是以前没有带过,听都没听说过。他不由问黄玲道:“叔母,能给我一个春娃带带吗?”

黄玲微愣,春娃是给孩童专用的啊,只当他是童心未泯了,就也给了他一个。

“啊!”小果果有点不依,本来她一边腰带一个的。

“哈哈。”王鸣之喜冲冲地把这个春娃带到腰侧,晃了晃身,春娃随之摆动,好看。

“走走走,送春去!”陈乐瑞带头往屋外走去,“小果果,把春牛带上啊。”小果果应声提起早已准备好的一袋春牛,欢快地奔去,“走喽,送春牛喽!”王鸣之跟了上去。

所谓春牛是用泥捏纸粘制造的小牛,邻里之间互相赠送,这就是“送春”。

现在当然多数人是直接从商家那里买来的春牛,现代社会,分工的。

天色还早,寒风阵阵,但这个坊区已经热热闹闹的了,少儿们奔走在各家各户的庭院送春牛。

三人先来到就在旁边的李家,李大叔夫妇乐呵呵的在院门等着他们了。“恭喜恭喜,春来福到!”陈乐瑞送春笑说,小果果把一只小春牛送给邻居。

“多谢哈哈!”李氏夫妇收下春牛,说了些祝福陈乐瑞学业进步、小果果快高长大的吉祥话,还有祝王鸣之名扬天下,又派了些小孩子喜欢吃的祭春瓜果。

接着,三人又送了几家,王鸣之看得喜庆。可别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好玩,有没有人愿意玩才是问题。送春牛比万圣节去捣乱要糖果不遑多让嘛,意头又好。

王鸣之从小果果的袋子拿了几只春牛,亲自挨家挨户去送,“恭喜发财,送春牛来啦!”

“王鸣之!”这户人家开门迎接的是个及笄少女,她一瞪眼睛,顿时尖叫:“王鸣之啊!!!”

哎?王鸣之心头大喜,终于!终于有人这个反应了,终于碰到我胖虎的慕徒了!

“你的春牛。”他把手中一只最大最好的春牛送给她。

少女慌忙地接过,真是如获至宝,看着王鸣之走远了,她整个人还是懵的……

王鸣之就住在这附近还是咋的?春神勾芒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