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第571节(1 / 2)





  村长立刻拍脑袋,兴致勃勃地转头看远道而来的贵客:“哈萨克人家做喀拉萨本呢,你们要不要去看一看?”

  陈凤霞顿时来了精神,先前她还托余老板打听中亚地区这种哈萨克族的土肥皂有没有市场,今天就能够亲眼看到这种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的肥皂的制造过程了,她当然要去看。

  不仅仅是她,就连苏莱曼都充满了好奇心。这种老肥皂掌握技术的人不多了,连他自己也只是好几年前用过,但从来没见人做过。

  陈凤霞笑着扭头问穆总:“你要不要一起过来瞧瞧?”

  现在距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穆总可有可无地点点头:“那就去吧。”

  要出去得动作快点儿去。现在又是洗发水,又是洗发精,还有洗衣粉跟各种香皂,做喀拉萨本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这玩意儿还不是你想什么时候做,就能做,你得找到原料,就是那些特殊的植物。否则的话,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好在他们运气不错,到人家里时。主人正在院子外面忙着做这种传统的手工皂。

  角落里堆成山的植物叫“阿拉伯塔”,是用来做肥皂的草药,已经晒干了,灰扑扑的,瞧不出本来面目。

  距离阿拉伯塔十几步远的地方起了火,但不是烧草木灰,而是上面架了口锅。灶台拿石头垒起来的,锅底下烧着晒干的牛粪,火苗叫晚风吹得呼呼往上蹿,红彤彤的,热烈的很。

  做肥皂的老头背都佝偻了。他将盆里的油脂舀了两碗倒进铁锅里,没一会儿,油脂就冒出白烟。然后他又往里面倒了种灰白色的浓稠液体。

  围观的客人吓得赶紧往后面躲。

  好家伙,这可是水滴进了热油锅,要炸起来的。

  结果油锅并没有炸,而是沸腾出很多泡沫。老人的助手就拿着根大木棍,在锅里头不停地搅拌。

  助手搅了足足有10来分钟之后,老人才默不作声地端来一盆墨绿色的液体,撒进了锅中。这液体像是有魔力一般,锅里的泡沫更大更沸腾了。

  如此重复了足足5趟,锅里的混合物粘稠起来,变成了茶色。做肥皂的老头混合物铲出来装在纱布里,搓成球状。

  村长在旁边解释:“这个凝固了之后,就是喀拉萨本,做好了。”

  陈凤霞数了一下,一锅12个圆球。按照一天能够做4~5锅的速度,那么一个团队最多只能做60个。不行,还是得流水线作业,这样才能完成商品生产的需要。

  三个姑娘对墨绿色的液体充满了好奇心,一直围在旁边看。她们怀疑里面泡的是另外一种草药,只是搞不清楚具体成分。

  郑明明还蹲在地上,凑近了闻了闻,感觉味道有点怪怪的,应该不是薄荷的汁液,反而有点说不出来的味道。

  先前领他们过来的老头笑着说了句什么。村长在旁边翻译:“不要凑上去闻了,又不是什么宝贝,马粪泡水而已。”

  郑明明立刻往后退,伸手捂住了鼻子,然后惊恐地看着她妈已经豪气地买下的10块肥皂,赶紧阻止:“妈,肥皂里头加了马粪。”

  天啦,刚才她还闻了半天。谢天谢地,得亏她没有神农尝百草的精神,不然她真的得疯掉了。

  陈凤霞手一哆嗦,差点将手上拎的袋子直接扔地上。娘哎,这又是什么神奇的玩意,好端端的加什么马粪。叫人怎么用啊。

  比起惊慌失措的陈老板,见多识广的穆总的反应可淡定多了。后者还微笑:“这不足为奇,日本艺伎用鸟粪护肤是传统。就是咱们中国,据说慈禧太后当年的玉容散里面就有雏鹰和雏鸡白。”

  啥白,不就是粪便吗?

  陈凤霞目瞪口呆,感觉广大妇女同志为了美容,真是什么都能豁出去,连鸟屎都能往脸上抹。

  不过这句咱们中国听着可真叫人心里头舒坦。

  于是向来抠抠唆唆的陈老板难得大方了一回,主动将准备带回去当礼物给亲友的哈萨克族手工土肥皂递了上去。

  她看着穆总,露出真挚的笑:“送给你了,穆总。现在这东西做的人少,外面可不好买呢。”

  第465章 该回家啦

  临离开克斯县之前,陈凤霞确定了自己的资助人,一个叫阿娜尔罕的维族单亲母亲。

  她前夫酗酒,长期在外面和不三不四的人鬼混,回家就是问阿娜尔罕要钱。如果妻子不给钱,他就对她拳打脚踢。实在搜刮不出钱了,这人索性将家里的牲口、粮食以及任何值钱的东西都卖得一干二净,根本不管老婆孩子会不会饿死。

  好在阿娜尔罕没有扶贫到底,而是鼓足勇气离了婚,带着三个小孩回娘家生活,日子过得颇为艰难。

  克斯县冬季长,冬天新鲜蔬菜罕见,张副县长跟山东干部童主任借了对方从家乡请过来的大棚蔬菜专家,准备在克斯县也发展大棚蔬菜。

  阿娜尔罕听村干部宣传这事时,颇为心动,也想种大棚蔬菜试试。她有三个孩子要养,孩子又在读书,她必须得想办法挣钱。只是她离婚前家里的财产早被丈夫挥霍一空,离婚后又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而已,即便乡政府补贴一半的费用,她也拿不出一万五千块建温室大棚。

  陈凤霞跟张副县长表示想资助位克斯县的母亲时,张副县长就提到了阿娜尔罕。在张副县长看来,有三个孩子还能鼓起勇气和不着调的丈夫离婚,阿娜尔罕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况且她回到娘家之后,娘家人也在尽力帮她,而不是劝她跟丈夫继续在一起。张副县长就感觉她跟她的家人三观都挺正的。

  既然陈老板要资助人,那就阿娜尔罕吧。也不需要长期资助,只要一次性缴纳清楚建设大棚的费用就好。

  他相信这位勇敢的母亲,但凡她得到了机会,就一定会好好把握。

  陈凤霞没二话,在去看望完这位母亲之后,她便直接去村里交了建大棚的费用。至于三小只同学,因为和阿娜尔罕的三个小孩年纪相仿,只待了半天就在一起玩闹了。郑骁离开的时候,还跟他们约定要写信。

  晕,难道他们打算用汉语拼音完成信件吗?

  离开克斯县的路上,陈敏佳皱眉:“其实应该政府建好了大棚再租给他们的,他们很难拿出钱来自己建。”

  郑明明转头看她:“克斯县也没钱啊,张叔叔不是说他们县里连政府工作人员这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嚒。”

  想想,也真是够惨的。

  吴若兰看着车窗外,喃喃自语道:“希望肥皂厂生产的土肥皂在哈萨克斯坦生意越来越好,希望玫瑰花精油越卖越好,玫瑰花酱也越来越受欢迎。希望鞋厂能快点儿建起来。”

  说起克斯县建鞋厂这个事,也是挺玄妙的,源自于余老板在妙妙上询问哪家鞋厂提供44码45码的大码鞋。因为后者发现中国的鞋子在中亚几个国家也都有市场,只是因为人种差异,在中国市面上不太多的大码鞋才是那边的最爱。

  做鞋这事对于克斯县政府而言没有太大难度,张副县长自己就认识两位以前从兵团鞋厂退休下来的老工人。加上从内地进口原料也简单,所以他们赶紧抓住机会,火线安排制鞋厂上马。中亚人民对于鞋子的时髦追求程度不像衣服一样高,追求物美价廉结实耐穿即可。

  在这事上,张副县长跟已经开始调试黑白电视机生产线的金厂长倒是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先用他们现在能做的好好挣钱,等有资本了再琢磨产业升级的事。比方说县里靠着鞋厂挣上钱了,那也就可以考虑安排建设农机厂了。

  当然,如果上元政府方面能够再对口支援些那就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