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81节(2 / 2)


  金良在一旁低声道:“我同他们打听过了,君侯那里才胜了一场。如今是为防胡人反扑。”

  祝缨道:“那是好事,先拔两千人,接下来恐怕还会有。”

  金良道:“只要补给能跟得上仗就好打了。”

  祝缨道:“祝文,去把包主簿请过来。”

  祝文撩开门上挂的厚帘子,一缕寒风溜了进来,火盆里的热气仿佛也晃了一下。须臾,热气又晃了第二次,包主簿跟着祝文进来了。

  包宜嘉三十八岁,可谓北地一位贤达。年轻时以贡士的身份到京城走了一遭,补了个外地的小官。没干几年父亲死了,就回来丁忧,出了孝还没排上个新官职,就一直赋闲在家。直到祝缨来了,在北地一通捞,袁刺史把他给送了过来。祝缨给了他一个行辕的主簿先干着。

  包宜嘉对祝缨是很礼貌的:“大人。”

  祝缨道:“来,有件事,我想必得你去做才好。”

  包宜嘉问道:“不知是什么事?”

  祝缨道:“现要拔两千人给大军运输草料,天寒地冻的,一不小心人就没了,得有人跟着管。正好,姚景夏闹着要投军,让他与你一同到军前,你们彼此也能有个照应。咱们是去帮忙的,能帮的一定帮到底。然而军中习气,多少带点儿暴脾气,也不能叫百姓受气。”

  包宜嘉领了个大活,心头一喜,道:“下官省得。只是两千人,下官怕不能胜任。”

  祝缨道:“是谦虚还是心虚?”金良在一旁咳嗽了一声。

  包宜嘉脸上胀红了一下,道:“谦虚。”

  “嗯,行,在我面前谦虚一回就成了,以后咱们都说实话。我看你能成,你不成也得成。”说着,给了包宜嘉一份文书,另给了他一封信,让他面呈郑侯。

  祝缨道:“这些北地子弟里,你可再择十人与你同行。”

  包宜嘉舒了口气,道:“是!”

  祝缨又说:“到了军前,不要生事也不要怕事。自己处置不了的,也不要硬顶着吃亏,派人回来报个信,我去交涉。”

  包宜嘉道:“必不辱命!”

  祝缨道:“不要这么板着脸,我上个月就让他们准备冬衣了,你带携两千套冬衣去,交给郑侯。就说,如今北地的日子也紧,只凑出这些来,请郑侯不要嫌弃。”

  包宜嘉微张了口,这事他是不知道的。

  祝缨笑道:“让人对你们好一些,空着手去可不行。”

  包宜嘉低头弯腰:“是。”

  “你们明天就动身。”

  “是。”

  包宜嘉也风风火火地走了,金良道:“用他?不是地方上的官员么?”金良知道军中的许多事儿,地方上征发的民伕,一般都是地方上征了人,由当地的某一官员带人过去,同时管理。

  “他与普通的北地子弟不同,那些毛孩子都没有出仕过,他是官员,有经验。他又是北地人,一定很关心自己的故乡。再说了,地方上的人也得用人啊!”祝缨说。

  金良道:“那您弄那些子弟,派下去不就得了?”

  祝缨笑道:“哪有那么便宜的?他们得先给我把活儿扛完了!”

  金良听了也笑了。

  …………——

  次日,祝缨为姚景夏、包宜嘉送行。

  姚景夏还穿着孝,双眼通红,对祝缨一抱拳:“待晚生报完父仇,若还有命,再来为大人效力!”

  祝缨道:“说点儿吉利。”

  姚景夏一噎,祝缨对包宜嘉道:“路上照看着他一点儿。”

  “是。”

  “去吧。”

  他们得出去,领上各县汇总到州城的民伕,再带上民伕去郑侯大营。

  祝缨则转回行辕,除了转运事宜,她还得安排明春的开荒以及为北地官员与吏部行文讨价还价。因为不用押运粮草,所以四州刺史不必着急赶到了京城去,他们都在等着祝缨给他们写个文书,好拿着去吏部应付。也因此,祝缨现在的令,各地执行得都还不错。

  回到房里,苏喆与祝青君便紧紧跟着她,祝缨看看苏喆、再看看祝青君,苏喆奉上了一个甜甜的笑,来给祝缨解披风。她的个头不高,祝缨却是个高挑个儿,苏喆抬着胳膊解开了扣儿,绕着祝缨往下扯披风。

  祝青君比她高一点,也来帮忙。

  祝缨往前迈了一大步,披风就滑了下来,笑道:“小矮子,一定有事儿。”

  苏喆不乐意了:“矮怎么了?”

  祝缨笑着往里走,祝青君抱着披风,用手肘戳了戳苏喆,苏喆回头,看到了林风与卓珏。她对卓珏打了个手势,祝青君挂好了披风,说一句:“我们接着拢数去了。”

  与苏喆并肩往外走,路过卓珏的时候说:“笑了。”

  卓珏点点头,跟上了前去。

  苏喆与祝青君没跟上去,与林风凑成一团,冷不丁三人头上都被敲了一记,祝青君反手挠过去,在陈放手背上留下了三道爪痕:“陈郎君?”

  陈放吹吹手背:“你们三个,又弄鬼呢?还戳着卓珏上去?他不用你们说,也会寻叔父说话的。就你们精!”

  苏喆小声道:“那……我们也不是不能说,就是……嗯……”

  陈放道:“就是卓珏本人放在那里,就是个理由,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