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2章





  “卧槽!”白玉兰惊呼了一声,然后他猛的摇了摇男人的身体,见没有动静又探了探鼻息,随后松了一口气道“还好还有气。”

  他将男人扶了起来,然后背到了背上,可他俩的身高差的有点多啊,白玉兰一米六五他一米八几,背了跟没背一样,见如此白玉兰只好该背为拖,陈依妍见了也吓了一跳,野鸡野兔没抓到,捡了个大活人回来。

  房间里白玉兰正用着陈依妍拿来的针线缝合着男人腹部上的伤口,男人本还在昏迷中却被疼痛弄醒了,他本能的反应就要打过去,却被一只纤细柔若无骨但力气很大的手摁住了,他睁开眼入目的是一个貌美的少女,只见少女看了他一眼,然后继续手里的动作。

  “嘶!啊!轻点轻点!”没有麻药就这么生生硬缝,让他疼的叫出了声。

  白玉兰没有出声走中的力度却减轻了,男人疼的龇牙咧嘴的,嘴巴却没停一直跟白玉兰搭话。

  “姑娘是你救了我啊?”

  “姑娘这是哪啊?”

  “我叫齐黑瞎,也叫黑眼镜黑瞎子,道上人称黑爷,姑娘你听过吗?”

  白玉兰一句都没回他,不是不想理他,是他现在不敢说话,他现在是男扮女装啊,这人又是黑瞎子,万一后面碰到了多尴尬,他现在只好装哑巴,他还专门跟陈家三口提前通了气。

  白玉兰迅速缝好后收拾针线转身就要走,却又被他喊住了“姑娘你叫啥啊?”

  白玉兰放下针线,然后拉过黑瞎子的手,用手指在上面写了个兰字。

  黑瞎子见状明白了,原来这姑娘是个哑巴啊,他说道“兰,你叫兰兰啊。”

  白玉兰点了点头,然后重新拿起针线出去了,然后他带着陈依妍又回来了,他刚刚在外面就跟陈依妍说了让她跟黑瞎子解释。

  一会后,黑瞎子了解了经过后对白玉兰他们一阵感谢,然后就是跟白玉兰他们说他是怎么回事,说他是什么进山探险,结果不小心出了点意外就受伤昏迷了,白玉兰听后只想呵呵,陈依妍信他可不信,探险?他看是盗墓吧。

  于是黑瞎子也暂住了下来,然后三天后跟白玉兰一同去城里。

  夜晚—

  很尴尬,白玉兰现在很想说话,但是黑瞎子跟他躺在同一张床上,陈依妍家只有三间卧室,一间陈爸陈妈,一间陈依妍,而这一间是陈依妍在外地念书的弟弟的,陈家父母不可能让一个大男人跟陈依妍一间,所以……

  这时黑瞎子见白玉兰一直没睡,他以为是因为紧张,于是他说道“兰妹妹,你放心哈,黑爷我可是正经人,你安心睡,我绝对不会对你做什么的。”

  白玉兰听后想着他一个大男人还怕你做什么吗?还有你说自己是正经人?他怎么就这么不信呢,而且这不说还好,这一说怎么看都像是不安好心的。

  白玉兰看了他一眼,这睡觉都还戴墨镜,不膈吗?黑瞎子像是看出来白玉兰的疑问,他推了推脸上的墨镜道“现在流行这样,我这是紧跟潮流。”

  呵呵,他白玉兰要是不知道还真信了,啧啧,嘴里没一句真话的黑瞎子,想着白玉兰闭眼不去看他了,黑瞎子见状也不再吱声睡觉去了。

  这些天里黑瞎子一直在白玉兰耳边絮絮叨叨,就算白玉兰就算不理他,他也不觉得无趣,他就像是有说不完的话,而且他不去找陈依妍聊偏偏就来骚扰白玉兰。

  “兰妹妹!咱明天就走了,你去哪啊?”黑瞎子跟鬼一样突然从后面冒出来,他嘴里叼着根草,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他说着还自觉伸出一只手,白玉兰见状只好在他手掌上写着。

  ‘回家。’

  “你家住哪啊?”

  白玉兰听后看了他一眼,像是在说这是你该问的吗?黑瞎子读懂了,他嬉皮笑脸的说“你看啊,像兰妹妹你这么漂亮的女孩子,回家的路上说不定碰着坏人就不好啦,是不是得有个人保护你啊?你看黑爷我身手了得,是当保镖的第一选择。”

  听到这白玉兰知道了他想说什么,在他手上写着‘没钱。’

  黑瞎子故作生气的说道“什么钱不钱的,你可是我的救命恩人,谈钱多伤感情。”

  听到着白玉兰还以为黑瞎子转性了,可没想到他伸手比了个五,然后笑的贱兮兮的说道“我们讲缘,打个折五百元,现在没钱可以先欠着,留个联系方式慢慢还,怎么样考虑考虑不?”

  白玉兰只想翻白眼,他竟然还以为黑瞎子会转性,白玉兰无言写着。

  ‘no。’

  “真的就这么拒绝了吗?兰妹妹你错过我会后悔的,要不再给你减点?四百?”

  白玉兰只对他不失礼貌的笑了一下,然后转身就走,不再去理会后面追着讲价的黑瞎子。

  转天一早天还没大亮,还在睡梦中的白玉兰被吵醒,他起身见一旁的黑瞎子也起来了,他刚想出去就被黑瞎子拉住,黑瞎子说道“外面人挺多的,我们先听听。”

  白玉兰见如此也好,就这样他跟黑瞎子贴着墙听着外面的动静。

  外面来的人是这个村子的地主,他来是要陈依妍强行嫁给他那找不到媳妇的丑儿子,还威胁说明天要见不得人就让他们一家都别想好过。

  听了一会后黑瞎子说道“他们玩地主强取豪夺呢。”

  这都什么时代的还敢搞这些?还有没有人管了?白玉兰想着就要出去,却被黑瞎子拉住,他说道“他们人多那么多,你一个女孩子就别去凑热闹了,而且咱们等会就要走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