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八零年代女首富第641节(2 / 2)


  所以她筹措的就是现金,大把大把的卢布现金。

  钱从哪儿来?从中国倒爷手上来。在俄-罗斯做生意的倒爷,谁手上没大把卢布?他们才是银行真正的大客户。

  说实在的,这银行一开始就是为他们开的。进来存钱的俄-罗斯人反而是捎带的。

  既然如此,那就回归本业务呗。这本来就不是一家常规意义上的银行。

  周秋萍立刻打电话给周伟:“你们手上有没有卢布?如果你们认识的华商手上有卢布的话,可以现在存到银行里。为了感谢广大同胞对我们的支持,银行搞的特惠活动。这三天时间去银行存款的,后面一个月时间内不管卢布怎么跌,都可以按照存款当天的汇率在国内取出人民币。”

  周伟顿时来了精神:“真的吗?”

  还有这种好事儿!

  卢布现在真的是一天一个价。

  8月27号号称卢布的黑色星期四,对美元的汇率跌破了203。要知道7月初,这个数字还是120多啊。

  当时他们还自我安慰应该跌到头了。狗屁,现在一美元可以兑换300多卢布。再往后面,破400都正常。

  估计俄-罗斯老百姓也麻木了,没有能力换外币的人甚至完全不关注汇率,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

  但他们这些做买卖的人不能不在乎啊。这一来一回,蒸发的全都是自己的财富。

  周秋萍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当然。不过这事儿银行不会发公告的。毕竟最早银行是为华商开的,但现在我们客户有很多俄-罗斯人。如果大家都这么来的话,银行要往里面贴的钱就太多了,也会有压力的。所以,咱们肉烂在锅里自己吃就行。”

  周伟满口答应:“没问题,我们都自己人来。”

  周秋萍又接着打了好几个电话,接电话的都是在圈子里影响比较大,也比较讲义气的华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华商赶紧去银行存钱。

  朱莉看老板忙碌,还是惴惴不安。

  毕竟那是1,500亿卢布,即便现在华商把身边的钱全都存进银行,短时间内也根本凑不出这么大的数。

  周秋萍安抚她:“不需要那么多钱,大家挤兑只是因为恐慌情绪而已。当他们发现银行根本不在乎这些,甚至急着把卢布丢给他们,他们就会自我怀疑了。”

  说到底,他们很无辜也很可怜,被折腾得团团转。

  只是这要怪谁呢?路是他们自己走的,政府是他们自己选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周秋萍又想起一件事,赶紧重新打电话给李主任,叮嘱对方:“等到华人过来存卢布,记得让大家私底下用俄语议论。幸亏有这么多俄-罗斯客户过来取钱,不然这么多卢布砸在手上都不知道要怎么消耗掉了。”

  李主任不敢相信:“会有很多人来存钱吗?”

  周秋萍斩钉截铁:“那当然了,从明天开始数三天,但凡存卢布进来的人,接下来一个月任意一天取钱,都按照今天的汇率算。”

  李主任倒吸一口凉气:“那你可真是要贴一大笔钱了。”

  作为一个老金融人,他早就怀疑卢布汇率不正常。

  官方规定的外汇牌价完全低于银行间的自由交易价格,也就是恶性贬值。

  这么做的目的十分明显,那就是为了刺激出口,限制进口。

  但这国家奇葩的地方在于,它同时又取消进口税刺激进口,提高出口税限制出口。属于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完全没有一个全盘的规划。好多政策都自相矛盾。

  反正他真是越做越心惊,感觉这买卖真的维持不下去了。

  周秋萍也趁机表态:“我会再观望观望,放缓对俄-罗斯的投资。等我这趟回国,我去跟银行谈。我私人会从银行里退出来,后面看到底是中国银行还是发展银行愿意接这个盘了。”

  李主任也挣扎得够呛。

  单从银行的存取业务角度考虑,这银行完全不赚钱。毕竟那点儿管理费完全比不上卢布跌的速度。

  但它的存在又直接刺激了中俄贸易往来。因为方便的银行服务,两国边境还有几个大城市,外贸生意可以说非常热闹。银行扩大了影响力,自身也没少在里面赚钱。

  算了,老李同志放弃了挣扎,这种事还是由领导来决定吧。

  其实这样也好。

  毕竟不管在创建银行这件事情上周老板究竟有多劳苦功高,她都是个人。

  这社会主义国家,哪有个人办银行的道理。会乱的,会出事儿的,银行是金融的大头,管着老百姓的财富,是国家的经济命脉。

  这跟人好人坏没关系,反正就是不能由私人来控制。

  他放下心来,态度特别好:“那行,跟他们各个网点都打招呼,就按照你说的来。”

  他一点也不害怕有华商懂俄语,他们听懂了更好,反而能让他们更加相信自己是占了银行的便宜。银行之所以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其实是在赔本赚吆喝,政治目的远大于经济目的。

  有效果吗?真的有。甚至不少在俄-罗斯做生意的香港和台湾商人也到他们银行存钱,然后方便去大陆进货。他们当中还有人换个标签,就把大陆货当成香港货和台湾货在这里卖。

  待到电话打完了,外面的天也黑了。

  朱莉一颗心就像15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忍不住问:“老板,要是他们一直挤兑呢?大家恐慌起来是很难压制下去的。”

  她还看过大陆的报道。1988年,物价闯关时,大家也是抢着去银行取钱。

  她真的感觉体制的影响力比民族更大。俄-罗斯人和大陆人在很多方面思维方式特别像。

  周秋萍摇头,依然信心十足:“没事,不会有那天的。”

  看着秘书疑惑的眼神,她露出了嘲讽的笑,“因为他们的官方撑不住,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不印钞票,他们怎么把属于国家的财富塞到自己口袋里去啊?”

  现在的汇率根本不算什么,跌得更恐怖的日子在后面了。拿一沓子钞票去坐公交车,也不是稀奇事。

  所以她放心大胆地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