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种田文里的恶婆娘第1节(2 / 2)

  老头子说完,对祠堂里的人示意。

  文姜闹不清状况,干脆沉默不语,随他们表演个够。

  祠堂的门打开了,一个八九岁的男娃第一个冲了进来,他跑到文姜身边,蹲下身,轻轻的摸摸她的额头,“娘亲,你没事吧。我扶你起来,咱们回家。”

  男娃的声音里带着哽咽。

  苗文姜现在整个人昏昏沉沉,也急需梳理一下脑海里的信息,闻言便站了起来,随着这个孩子一起出了祠堂。

  大约走了一盏茶的时间,眼前出现一座略显破旧的青砖瓦房。

  孩子打开木制的大门,牵着文姜来到东厢房,给她端来了一碗水。文姜喝了水后,便躺了下来,她迫切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男孩贴心的给她盖上被子,还小心地掖了掖被角。

  睡了不到一个时辰,她便醒来了。当然不是她休息够了,是窗外有个老婆子在训人。

  切,老妖婆。

  截止到现在,文姜已经弄清楚了怎么回事。原来她穿越到了一本刚看了个开头的种田文里,成了这本种田文的炮灰女配。

  欺压公婆,打骂妯娌那种。

  上辈子的文姜是个孤儿,没想到睡了一觉竟然穿越到了一本书里,还是个名声不好的恶婆娘。

  不过无所谓,对她来说在哪里生活都一样。

  窗户外面正在呵斥人的就是她的婆婆,外人面前正直朴实心地善良的李方氏。

  “苗氏,不要仗着额头那点伤拿乔。我们李家不养闲人,你不起床来做饭等我去喂你呢。”李方氏在外面拍着东厢房的窗户喊道。

  显然李方氏对原主大闹祠堂的行为很不满。虽然事情如她所愿,长寿被过继给了她的大儿子,但是她认为原主此举严重挑战了她这个当婆婆的权威。

  此时一个弱弱的声音响起,“奶奶,我娘不舒服,让她睡会儿吧,我帮您去烧火。”

  “什么娘,你还叫她娘呢。奶奶不是跟你说了,你已经被过继到大房了,从今天起你大伯就是你亲爹了,你大伯娘是你的亲娘。屋里那个不是你娘了,以后你要叫她二婶。”李方氏对孩子怒喝道。

  孩子低下头不说话。

  这时对面西厢房的门开了,李红梅走了过来,“奶奶,您不要凶嘛,长寿还小,您好好说,他慢慢会明白道理的。”

  “长寿啊,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弟弟了。我的爹娘就是你的爹娘,我知道你一时还不习惯,不过没事啊,你可以慢慢来。”李红梅笑着牵起男童的手温柔的说。

  没想到平时看起来很乖巧的男孩却猛的甩开了她的手,跑进了东厢房的屋里。

  李红梅脸上有一丝尴尬。李方氏在后面斥责道,“这就是个不识好歹的。”

  男孩快速打开东厢房的房门,进去后又立马关上。他看到苗文姜已经坐了起来,眼眶一红,冲到床边抱住了她。

  文姜一愣,忍不住摸了摸男孩的头,轻轻的安抚他。

  眼前的这个孩子就是这本书里恶婆娘的小儿子,不知道是原主残存的意识还是男孩展现出的浓浓的依恋,苗文姜这一刻意识到她也是有亲人的人了。

  她上辈子没有结婚,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一辈子孤零零的,没想到穿越而来却立马拥有了一个儿子。

  这具身体的原主就是接受不了小儿子被过继给别人,大闹宗祠,怒急攻心之下去了。

  李家村的人都以为她只是昏了过去,谁知道这具身体早已换了个灵魂。

  文姜在心里暗暗决定,原主你就放心走吧,你的小儿子我会给你好好养大的,就当给占用了你这具身体的补偿了。

  在那本书里,老李家上下就没有一个对原主好的,只有软糯可爱的小儿子是原主好好活下去的唯一动力,所以在得知要把小儿子过继出去的时候她才受不了。

  不过原主虽然不在了,但是事还没解决,文姜眼下面临的困难不小。

  “长寿啊,娘亲带你去外公外婆家里住几天好不好?”文姜拉着男孩的手问。

  “好啊,长寿跟娘亲去外公外婆家。可是奶奶会让我们去吗?”显然孩子虽然小,可是很清楚这个家里做主的是谁。

  文姜捏了捏他白嫩嫩的小脸说,“我们偷偷去。”

  翻箱倒柜了半天,文姜也就从原主的衣物里找到了不到三十枚铜钱。时下一斤精米五文钱上下,糙米两文钱一斤,这30个铜板顶不了多少事。

  不过现在也不是担心钱财的时候,当务之急是阻止把长寿过继到大房,她的儿子凭什么给别人呢。

  说来李家上下之所以敢不经过她这个当娘的同意就强行要把长寿过继的原因无非是说她让大房的媳妇也就是她妯娌流产了。

  哦,这事还是她的亲生女儿指证的。

  在祠堂的时候,原主唯一的女儿李荷花亲自出面指认是她的娘亲撞倒了大房的伯娘,大房的媳妇曹氏才因此流了孩子。

  祠堂里众多族人们面前,不但李家人这样说,连原主的亲生女儿都指证了,李家的族人自然是深信不疑。

  这口锅文姜现在是背的稳稳的,取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趁着外面现在没人,都在午睡中,文姜在院子里悄悄逛了两圈,熟悉了一下古代的环境,随后抱着长寿走出了李家的这座青砖大院。

  村里能用得起青砖盖房的没几户,李家能有这么一处大院子不是李家现在当家的李老根有多么能耐,而是他去世的爹给他留下的。不过这些年来无人修缮,院子已经呈现出破败的景象。

  去往苗家沟的路上,文姜问儿子,“长寿,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把你过继到大房去么。”

  “我知道,因为大伯没有儿子,娘有两个儿子。”长寿虽然年纪小,但是很聪慧。

  “嗯,那还有呢。”文姜接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