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章风云变迁(1 / 2)





  第二章

  风云变迁

  瓦良格人的悍然出兵揭开了留里克王朝的大幕,扑杀而来的蒙古大军挥动长鞭圈定了钦察汗国,恐怖的沙皇伊凡雷帝一手沾满鲜血一手执理国政,仍然难以阻遏一个王朝的坍塌。在朝代更迭王室兴衰之际,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大帝又鼎力托起更强盛的罗曼诺夫王朝。然而,至高的皇权、荣耀的国度值得用亲情去换取吗?当弑子之痛、杀夫之痛被时间消磨殆尽,当历史转过身去,那些隐藏在故事里的刀光剑影与爱恨情仇,总会惹得后来人掩卷长思。

  基辅罗斯时期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俄罗斯人的祖先主要生活在欧洲部分,即东欧平原,或称俄罗斯平原上。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相比,俄罗斯境内出现的原始人遗迹比较少,也比较晚。据考古学家认定,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一些游牧民族开始轮流统治着这片土地,如金麦里人、西徐亚人、萨尔马特人,后来成为当地永久居民的是东斯拉夫人。

  ◎从东斯拉夫人到留里克王朝

  斯拉夫人早先居住在喀尔巴阡山脉一带(即现在的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公元1世纪前后,他们遭遇了一场外族入侵,整个民族被迫四处逃亡。其中一支迁向西北,在今天的波兰和斯洛伐克境内定居,被称作西斯拉夫人;另一支迁往东部的乌克兰草原,即东斯拉夫人,他们是现今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共同的祖先;后来又有一支涌入巴尔干半岛,被称作南斯拉夫人。

  弗拉基米尔大公时的金币

  东斯拉夫人的各个部落与其他民族之间时常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一些部落越战越强,另一些弱小的部落则渐渐消失。那些崛起的部落积极发展各种商业贸易,吸引越来越多的游民前来定居,逐步形成城市的规模。城市进一步壮大,连带周边的村社与庞大的山川、森林,最终形成了公国。到了9世纪前后,东斯拉夫人聚居的地方已经出现了上百个公国,最强大的两个是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公国和南方的基辅公国。

  9世纪中期,诺夫哥罗德公国爆发了大规模动乱,王公贵族们束手无措,决定求援瓦良格人。瓦良格人是东斯拉夫人对维京海盗、斯堪的纳维亚人的统称,也是西欧通称的诺曼人。这些人是天生的战斗民族,体格强健力大无穷,最初前来给东斯拉夫人充当雇佣兵,后来却用武力抢占了东斯拉夫人的不少地盘。

  普希金公园内的弗拉基米尔纪念碑

  当诺夫哥罗德公国发出求援后,瓦良格人的部落酋长留里克欣然应允。他与两个兄弟带领军队快速出兵,很快平定了动乱。事后,瓦良格人却未如约撤军,反而驻扎在当地。后来这支外族大军推翻了东斯拉夫人的统治,留里克三兄弟自称大公,在此建起了留里克王朝。

  在征服与融合的过程中,瓦良格人与东斯拉夫人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由于新民族起源于第聂伯河支流罗斯河一带,故而得名罗斯人。当瓦良格人征服东斯拉夫人的所有部落之后,罗斯人便成为生活在当时俄国所有民族的统称。

  ◎基辅罗斯的建立与消亡

  随着瓦良格人不断南征北战,留里克王朝变得日渐强大。879年,留里克病故,他的两个兄弟也已去世,儿子伊戈尔尚且年幼,大权便落在了亲戚奥列格的手里。9世纪末期,南方的基辅因富裕繁华而被称作“罗斯众城之母”,奥列格率领大军一路南下攻占了基辅,不久又将统治中心从诺夫哥罗德迁至此地。10世纪初期,这一带形成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古罗斯国家,即基辅罗斯。

  建起了基辅罗斯,雄心勃勃的奥列格又两次率军攻打南部的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国都为君士坦丁堡。在罗斯士兵的大举进攻下,君士坦丁堡两次沦陷,被迫缴纳沉重的贡赋。

  圣索菲亚大教堂,为诺夫哥罗德公国时期的主教堂。

  奥列格去世后,伊戈尔继位,但他显然缺乏将帅之才,两次领兵进攻君士坦丁堡均告失败,遂转而加重其他部族的贡赋。愤怒的人民不堪欺压,于945年在某次缴贡时杀死了这个贪婪的大公。随后伊戈尔的妻子奥丽加、儿子斯维亚托斯拉夫相继执掌大权,在两任大公的推动下,基辅罗斯的国内局势渐趋稳定,国土也一度扩张到北高加索地区与多瑙河地区。可是当斯维亚托斯拉夫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开始争夺王权,再加上各地起兵叛乱,基辅罗斯的国力受到了严重削弱。直到10世纪末期,新大公弗拉基米尔掌权之后,基辅罗斯才重新走向强盛。到了11世纪初期,它已扩张为一个庞大的公国,东起喀尔巴阡山,西至顿河,北起波罗的海南岸,南至黑海北岸,面积广达100万平方千米,人口将近五百万。只是,这个鼎盛时期仅仅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基辅罗斯便因诸侯割据、内战频频而逐步走向分崩离析。

  12世纪初期,该国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公国,各个公国之间互不统属、争战不休。直到另一个空前强大的游牧民族从遥远的东方扑杀而来,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才得以改变。

  钦察汗国建立

  来自东方的征服者是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在俄国历史上,蒙古人被称作“鞑靼人”或“鞑靼蒙古人”。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他在结束对中国北方的战争后,开始率领大军进行第一次西征。

  ◎征服罗斯公国

  1223年,在西征途中,蒙古军把波洛伏齐人打得落花流水。波洛伏齐人向加利奇人求援,后者自知不是对手,立刻联合其他公国组建起一支罗斯联军。血战三昼夜之后,罗斯联军大败而逃,蒙古军首战告捷。

  库利科夫战役是1380年由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率领的罗斯军队同蒙古军队在库利科夫原野进行的战争,最终罗斯军队取得胜利。库利科夫战役的胜利,动摇了金帐汗国在东北罗斯的统治,为罗斯争取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铁木真去世以后,他的孙子拔都于1236年率军进行了第二次西征。在短短4年里,这支大军先后征服了钦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保加利亚、伏尔加河和奥卡河地区以及第聂伯河流域的罗斯各公国。1242年以后,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统称为“钦察汗国”或“金帐汗国”。那时候,汗国的疆界东自额尔齐斯河西部,西至第聂伯河,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包括北高加索及花剌子模北部和锡尔河下游地区,向北临近北极圈,将位于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城立为钦察汗国的国都。

  为了便于统治,钦察汗国继续启用罗斯诸公国的王公们来维持国内秩序。自1243年以后,拔都开始任命一个“弗拉基米尔和全罗斯的大公”,该大公可以代表钦察汗国向罗斯各公国征收赋税,拥有很大的财权。同时,钦察汗国还会向罗斯各地派驻军政大员八思哈,以监督罗斯王公并负责调查落实人口户籍,作为征收赋税的根据。

  ◎汗国的兴盛与衰亡

  在钦察汗国境内,拔都的十三个兄弟及其后裔各自拥有军队与领地。1255年,拔都去世以后,该汗国在名义上仍然对蒙古帝国称藩,但实际上已成为一个独立汗国。13世纪中期以后,蒙古帝国的统治权力仅限于东方,相对独立的四大汗国均走上不同的道路,作为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在其后一个世纪里,虽然政权在各个家族间屡有交替,最终仍然艰难地走向了发展与壮大。

  14世纪中期,钦察汗国达到了极盛时期,开始与周边各国积极进行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但在14世纪末期,钦察汗国即现衰败之势,先有若干独立小国分裂出去,后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的侵袭。

  在此期间,莫斯科公国开始悄悄崛起。当阿黑麻汗成为钦察汗国的新任统治者时,于1472年发动了一场与莫斯科公国的战争。只是,这场战争最后以发起者的失败而告终。1480年,阿黑麻汗再次出兵进攻莫斯科公国,结果死于一场军中内讧。

  1502年,他的继任者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又率军与克里米亚汗国的军队展开了一场决战。克里米亚汗国本是从钦察汗国分裂出去的一个独立汗国,这支军队击溃了穷途末路的对手,钦察汗国遂告灭亡——蒙古人在异国土地上长达20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

  莫斯科公国时期

  莫斯科早先只是一个村落,属于弗拉基米尔大公的领地,后于1147年扩建为城镇。它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周围有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等公国,又有莫斯科河、奥卡河、伏尔加河流经此地,极大带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使该地渐渐变得富裕兴盛。1283年,莫斯科公国正式建立。

  ◎全罗斯最强的公国

  14世纪初期,伊凡一世成为莫斯科公国的大公。他狡猾残忍又富于谋略,设计除去了罗斯东北部的特维尔公国,得到钦察汗国的赏识,被封为“弗拉基米尔和全罗斯的大公”。同时,伊凡一世还获得代征贡赋的特权,并因为贪婪敛财得了个绰号“钱袋子”。

  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统治时期,莫斯科不过是基辅罗斯的一个小木堡。

  这位大公精于算计,将代征的一部分贡赋据为己有充实财力,使得莫斯科公国的实力迅速增强。他刚刚继位时,该公国仅拥有附近4个城镇,到他去世时,该公国所收买与兼并的城市及村庄多达97个——14世纪40年代,莫斯科公国一跃成为全罗斯最强的独立公国。

  1471年,伊凡三世亲率军队直扑诺夫哥罗德公国,双方会战于舍隆河畔,最终莫斯科军队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到了伊凡二世和伊凡三世统治时期,莫斯科公国的实力仍然在不断增强。这时候,盛极一时的钦察汗国呈现出国力衰败之势,对罗斯全境的政治、军事与经济的控制能力日益减弱,喀山、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亚、克里木等若干小汗国陆续分裂出去。

  眼看着钦察汗国江河日下,伊凡三世遂于1476年停止了称臣纳贡。1480年,钦察汗国第四十二任君主阿黑麻汗率领蒙古大军出征,欲令对方再度俯首,却不料双方尚未交战,自己即死于一场军中内讧,伊凡三世不战而胜。

  彻底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之后,伊凡三世总揽大权,趁势统一了罗斯境内的大部分国土。这时候,俄罗斯民族开始形成,俄语开始成为全民族的通用语言。由于迎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伊凡三世还自称是拜占庭帝国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他仿照拜占庭帝国的国徽确定了双头鹰国徽,同时将大公宫殿改建成带有拜占庭风格的建筑。

  ◎俄国第一位沙皇

  伊凡四世即俄国历史上著名的伊凡雷帝,他即位时只有3岁,暂由母亲摄政。这位年幼的帝王在成长过程中见惯了各个贵族集团的争权、倾轧和谋杀,渐渐形成冷酷多疑、残暴无情的性格。据说,他13岁时就曾下令处死过反对自己的领主,成年后又用手杖打死了亲生儿子,令人特别惊骇和恐怖,故而获称“恐怖的伊凡”。

  伊凡四世不喜欢被称作“弗拉基米尔和全罗斯的大公”,他很崇拜古罗马的恺撒大帝。1547年,他在加冕称帝时自封“沙皇”,意即要像古罗马皇帝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实行军事专制体的沙皇制度——俄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国从此成为沙皇俄国。

  伊凡雷帝杀子

  由俄国著名国家列宾所画的这幅画原名叫《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在一次争执中,伊凡雷帝把手中的笏杖猛掷过去,不幸击中儿子的头部,鲜血如注。醒悟过来的伊凡立刻上前搂抱住垂死的儿子,睁大了恐怖、悔恨交加的双眼。深重的红色调是画家为了增强画面的恐怖感而特意选用的。

  为了加强皇权统治,伊凡四世对国内的军事和内政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军事方面,他先后派军征服了喀山、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亚等汗国,还为控制波罗的海发起过沃尼亚战争;在内政方面,他召集缙绅会议,编撰新法典,同时废除世袭领地,将全国划为普通区和特辖区,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成功建立起中央集权。当然,这位“恐怖的伊凡”不忘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据说他在率军讨伐诺夫哥罗德公国时,破城后曾血腥屠杀了六个星期!

  伊凡雷帝也有心情好的时候,如在向外人炫耀财富时。

  1584年,伊凡四世去世,儿子费奥多尔继位。费奥多尔身体羸弱、资质有限,无法料理国事,遂由伊凡四世的内弟戈东诺夫全权统治国家,此举意味着留里克王朝的大权已旁落他人。几年后费奥多尔死去,留里克王朝至此绝嗣。

  17世纪初期,戈东诺夫突然死亡,他的儿子不久也相继被杀。紧接着,俄国又发生了连续三年的大饥荒,许多地区的饥民开始暴乱,正当沙皇政府全力镇压各地起义时,波兰军队趁机进犯,直逼莫斯科。俄国人民自发组建起一支军队,经过四年的艰苦斗争,终于赶走了波兰侵略军,收复了莫斯科。

  可惜的是,俄国人民的胜利成果最终被封建统治阶级篡夺。1612年年底,俄国的贵族、地主和富商们召开了贵族代表会议,推选出另一位大贵族、伊凡四世的亲戚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任沙皇。从此以后,俄国历史进入了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统治时期。

  “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