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章历史尘烟(1 / 2)





  第二章

  历史尘烟

  两千多年以前,西方的亚历山大开疆拓土,缔造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马其顿帝国。八百多年以前,东方的成吉思汗长鞭一挥,圈定了全世界最庞大的蒙古帝国。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两大帝国崛起后仅仅百十来年,便因内部分裂而陷入分崩离析,最终走向轰然坍塌。当历史尘烟散去,它们留给后世的是一个个崭新的国家。

  外族征服时期

  可能姗姗来迟,但战争不会忽略任何一片土地。尤其是在勇士群集的蒙古高原,一旦刀剑横行、铁骑流荡,征伐与掠夺便会此起彼伏,难以停歇。在人类尚未主导土地命运的遥远过去,蒙古经历过一段相当宁静的时期,但自公元前3世纪以后,这片土地陡然间变得喧嚣沸腾,战火四起。

  ◎征战自匈奴而始

  大约在旧石器时代,蒙古地区开始出现少量的人类痕迹。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它和周边一直保持着单调疏离的状态。到了公元前3世纪左右,位于亚洲大陆腹地的蒙古地区出现三大以游牧为生的部落,即月氏、匈奴和东胡。

  蒙兀室韦

  蒙兀室韦,源自东胡,是现代蒙古族的祖先。公元4世纪中叶,生活在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一支鲜卑人,自号“室韦”,开启了现代蒙古人的历史。中国北魏时,室韦各部开始与中原王朝通贡;突厥汗廷统治蒙古高原后,成为突厥臣属。6~7世纪时,室韦分裂成9部分;7~8世纪以后被称为鞑靼,逐渐在斗争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文字记载蒙古的称谓始见于中国的《旧唐书》,被称为“蒙兀室韦”。

  第一次在蒙古之外形成冲击力的游牧民族是匈奴。公元前209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建起该地区在历史上的首个国家,并与中国的汉朝长期对立。然而,这个帝国并没有持续多久,便在激烈的内部纷争和外来的军事打击中逐步走向衰落。公元48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两派,北匈奴在鲜卑人的征伐下于155年崩溃,南匈奴在216年陷于分崩离析。

  鲜卑衰落的时候柔然兴起,并在5~6世纪一度称雄蒙古高原。552年,突厥又击败柔然成为另一个新兴王国,可它在短短几十年后便分裂成东西两大汗国。此时,中国相继进入隋唐两大王朝,在隋唐强军的连番打击下,突厥虽然偶有胜绩,但最终于7世纪末期一蹶不振,最后被唐军与回纥联盟在8世纪中期彻底消灭。

  ◎囿于战火硝烟

  和平并未持续多久,短暂的朋友又将成为敌手。刚开始,唐和回纥的关系比较稳定。等到唐朝由于“安史之乱”而大伤元气时,回纥屡屡要挟,但它最终被另一支外族吉尔吉斯于840年攻灭。当时的回纥人分成了三支,一支南迁契丹,一支西迁塔里木,另一支人数极少,留在了原地。

  这时候,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横空出世,于916年建立了契丹国。其后一个世纪里,契丹国的强悍骑兵四处征伐,称霸大漠南北。在鼎盛之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北至今天的日本海,北至今天的蒙古国中部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和北宋接壤,覆盖了现今蒙古国的大部分地区。

  女真人缔造的金国雄起之时,辽国被灭,残余部族一路西迁。13世纪以前,刚刚兴起的蒙古人尚未形成强悍而统一的军事力量,大小部族割据一方,一些小规模战事仍然不休不止。

  长期的战火硝烟令这片土地饱受煎熬,但在新一轮和平到来之前,辽阔的草原与沙漠还将经受另一场更剧烈的战争阵痛。

  在蒙古境内发现的契丹大字碑,现存于乌兰巴托蒙古国立博物馆。

  由于美丽的牧场,古时的蒙古成为很多游牧民族统治的中心地带。

  大蒙古国时期

  10~12世纪,蒙古高原相继在契丹(辽)、女真(金)的统治之下,一些游牧部落名目复杂,不相统属,长期处于频繁的部落纷争状态,它们大致可以分为纯正血统的蒙古一尼鲁温系和非纯正血统的蒙古一迭列斤系。在蒙古一尼鲁温系中有两个比较强大的部族,其中之一名为乞颜氏。

  ◎铁木真创建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像

  乞颜氏是蒙古始祖的嫡系,在神话传说里,一说该部族源于蓝色大海(即今天的贝加尔湖),一说该部族源于“天光受孕”。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乞颜氏渐渐确立了王权地位,并延伸出乞颜·孛尔只斤氏等家族。1162年,孛尔只斤氏族长也速该家里诞生了一名男婴,取名铁木真。20多年过去,铁木真经过早年丧父和家族权利丧失的种种磨难,逐步恢复了自己家族的地位和实力。1189年,这位强悍的年轻领袖成为蒙古乞颜氏族部落联盟的可汗。

  此后,随着铁木真的威望日益提高,势力不断扩大,许多蒙古部落聚至麾下,并在他的率领下展开了连年不休的部落征服之战。铁木真有勇有谋,借助金朝和克烈部的力量征服了塔塔儿、蔑尔乞、弘吉剌、哈答斤、散只兀、朵儿边、豁罗剌恩等部落。待到羽翼渐丰,又将昔日的联盟——蒙古草原上最强大的克烈部视为劲敌。克烈部首领王罕本来就对这支草原新兴力量疑虑重重,后来在一批败逃贵族的挑唆之下,率先发动了战争。此举恰好为铁木真征服克烈部提供了借口,也为他向西方扩张创造了契机。在击溃克烈部以后,铁真木继续西进,又征服了乃蛮部。至此,他不仅实现了统一蒙古各部的目标,而且基本完成了统一蒙古高原各部的大业。

  15世纪时的手绘图,描绘了成吉思汗攻下金中都(现北京)入城时的情景。

  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聚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的“根本之地”,举行一场盛大的“忽里勒台”(大聚会)。这次聚会诞生了一个庞大的草原帝国“也客·蒙古·兀鲁思”,意即大蒙古国,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此后,在该帝国的统治之下,无论哪个部落都有了一个统一的新身份“蒙古人”。“蒙古人”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新的游牧民族共同体在继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等民族之后,登上了蒙古高原的历史舞台。

  1222年铸造的蒙古大汗硬币

  此手绘图描绘了1211年蒙古与金国之间的战争。

  ◎历代帝王开疆拓土

  大蒙古国建立之后,骁勇好战的成吉思汗继续率军征伐四地。从1205年开始,蒙古七次发兵西夏,这场战争持续了22年,最终以吞并西夏而告终。从1207年开始,成吉思汗追剿北方余部,占领了谦河(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畏兀儿(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等地。1211年,蒙古发起了征服金的战争,直至后来与宋朝联合灭金。1212年,蒙古开始东进辽东,22年后平定辽东地区。1218年,蒙古又征灭西辽。

  天光传说

  天光传说和一位神圣的女人阿阑果阿有关。这位母亲在婚姻中生了两个儿子,丈夫死后又生了三个儿子。老大、老二怀疑弟弟们的父亲另有其人,阿阑果阿听说后让五个儿子坐在火炉旁边,告诉他们三个弟弟的父亲是“天光”。接着,她递给儿子们每人五支箭,要求一起折断,结果谁也没有做到。母亲告诉他们一个道理,只要兄弟们保持团结,父亲是谁并不重要。

  1218年,蒙古一支商队到达中亚花剌子模的讹答剌城,这支商队被诬指为奸细,蒙古商人被下令处死。消息传回国内,成吉思汗大为震怒,派出使臣前往质问,结果使臣又遭处死。1219年秋天,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发动西征,攻灭了花剌子模并横扫中亚地区,在其后几年里先后抄掠波斯、钦察、斡罗思、高加索、克里米亚等地区。直到1223年,成吉思汗才回军西夏结束了第一次西征。1227年西夏陷落之时,这位伟大的帝国领袖不幸病逝,终结了数十年的征战生涯。

  成吉思汗去世以后,帝国政权在三儿子窝阔台和四儿子拖雷及后裔之间频频更换,先有窝阔台及妻子脱列哥那、儿子贵由,后又有拖雷的儿子蒙哥、忽必烈。除了无能的贵由以外,其他几代帝王均秉承祖先的遗志,率领大军四处征伐,尤其是蒙哥、忽必烈在位时期,蒙古又取得了第二次西征的胜利。

  在成吉思汗及其后世子孙的连年征战中,大蒙古国的版图扩张到了遥远的西亚和北亚,最远甚至一度达到了东欧和埃及。纵观人类的古代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帝国征服过如此辽阔的疆土,即便后来由于王权纷争,帝国的统治陷入分裂,也丝毫无损于成吉思汗的赫赫威名。

  草原英雄铁木真的出生地鄂嫩河

  这座高达40米、世界上最大的成吉思汗骑马塑像位于乌兰巴托郊外50千米的长金博尔多格(tsonjin boldog)。整个塑像由250吨钢铁铸造,建筑群的大门两旁立有成吉思汗帐下的9位大将塑像。雄伟的雕像由36根圆柱支撑,代表蒙古人的36个部落汗王。

  元帝国建立

  成吉思汗和正妻生有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拖雷和正妻又生有四个儿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当蒙哥在征战中受伤身亡,大蒙古国的帝位在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引发了新一轮纷争。

  ◎忽必烈建立元朝

  13世纪末,《蒙古袭来绘词》中描绘蒙古派兵进攻日本时的手绘图。

  1260年,两个兄弟公开宣称自己是大汗的合法继承者。忽必烈控制了中国北方广阔的土地,阿里不哥完全控制了蒙古,一场兄弟间的内战悍然爆发。四年之后,阿里不哥臣服,忽必烈成为帝国大汗。1271年,他改国号为“大元”,成为元朝的开国皇帝元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