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章纯正“泰”风味(1 / 2)





  第五章

  纯正“泰”风味

  当延续了千百年的文明通过文字、礼仪、宗教、建筑、舞蹈、歌唱、服饰、节庆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泰国已俨然形成了一套纯正的“泰”风味。数以万计的佛庙、黄袍飘荡的僧人、凶猛霸道的泰拳、性感魅惑的人妖、琳琅满目的美食、新鲜甘美的水果,再加上优美的乐舞、漂亮的服饰,泰国的每一个侧面都弥散着浓郁的暹罗气息。

  黄袍佛国

  佛的荣光在此聚焦,使之成为一个庙宇林立的千佛之国,同时也是一个信仰为上的微笑之国。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泰国几乎每一个地方都可以见到黄袍僧人们组成的化缘队伍,他们身着黄袍手托食钵,从钟声抑扬的寺庙中走出来,虔诚地传播佛门教义。

  ◎国王的传承

  泰国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佛教,素有“黄袍佛国”之称。早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的阿育王就派使团前来传播佛教,佛教渐渐在泰国盛行起来。公元13世纪,素可泰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与政治独立相适应的独立文化,更加大力弘扬佛教,并引进小乘佛教,使其与泰国原有佛教相结合,成为民众普遍信仰的宗教。

  到了素可泰第五代国王利泰王掌政时期,佛教再次得到空前发展。利泰王写了一本著作《三界论》,专门论述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轮回,被认为是泰国人所著的第一部佛教著作。利泰王还特意从锡兰请来戒师,为自己受戒出家举行仪式。自那时起,泰国每位国王都要出家一段时期。

  年轻的僧侣在教堂祈祷。

  大城王朝建立后,佛教的兴盛度甚至超过锡兰,国王派出高僧到锡兰传戒,在那里组建僧迦团。当时,在一座周长只有12千米小岛上建立的王都,竟然筑起400多座庙宇,与王宫连成一片。

  1782年,曼谷王朝建立。历代国王仍然十分尊崇佛教:拉玛二世建立了泰国第一所佛教大学;拉玛四世登基前是一位云游四海、严守戒律的僧人,他用巴利文撰写的《结界论》深受佛教界推崇;拉玛五世创办哈蒙固佛教学院,出版佛学月刊《法眼》,刊印《三藏经》赠送欧美图书馆;拉玛六世亲自撰写《什么是佛陀的正觉》和《向童子军说法》两本佛教读本;拉玛七世首建佛教学者的奖金制度;拉玛八世建立僧官制度,从中央到地方都建起管理僧侣的官员机构……

  大象,僧侣,说是泰国的标签,一点都不过分。

  在历代统治者的管理下,佛教渐渐渗入泰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打上佛教的印记。

  ◎伴随一生的信仰

  在泰国51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分布着3万多座佛教庙宇,30多万僧侣,成为泰国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而站在这个阶层身后的是占泰国总人口93.4%的信徒。因此,佛教的影响对大多数泰国人来说贯穿了一生。

  出生满一个月后,父母要为婴儿举办满月礼,请僧人主持剃胎发仪式,以祝福婴儿远离灾难疾病,健康顺利成长;女孩11岁、男孩13岁的时候,父母要为孩子举行成人礼,请僧侣为孩子诵经祈福;男孩出家为僧时,由僧人主持剃度仪式,聆听佛门教诲,遵守佛教戒律,按照僧人起居生活;结婚的时候,由僧人前来诵经祈福,主持“吉祥纱圈”仪式,新婚夫妻要向僧人献礼、供食;老人逢60岁、72岁、84岁生日时,要邀请僧人前来诵念《护咒经》《吉祥经》,以祈求健康长寿……这些佛教仪式会持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直到按照佛教礼俗进行丧葬礼仪。

  每天清晨,泰国家庭都会准备好食物供养托钵僧侣,前往寺庙斋僧也成为节日及重要庆典期间的一项固定仪式。在这个佛教的国度,无论是国家庆典、军队阅兵、新法令颁布、国王加冕、官员晋升、商店开张、婚丧嫁娶等等,都会邀请僧侣到场主持一场隆重的佛教仪式。

  ◎以出家为荣

  佛教在泰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连法律都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佛教的保护者。国王在登位之前,必须先到寺院体验一段时期真正的僧侣生活,每天身披黄袍,赤脚走路四处化缘。

  老年僧侣正在向小和尚传授佛家教义。

  既然国王都要以身作则,普通民众更是以出家学习为荣。泰国男子很小就开始学习浅显的佛教经文,歌颂佛祖的尊严和神灵。年满18岁以后,必须至少出家一次,做一段时间的僧侣,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才能取得成人的资格。

  对于泰国人来说,可以少吃少穿,但绝对不能没有庙宇。像图中这样气势恢宏的庙宇,在泰国数不胜数。

  如果没有出家做僧侣的经历,泰国男子很难获得别人的尊敬,亲朋好友都会以此为耻,甚至连结婚成家都是问题。泰国女子认为,只有当过僧侣的男子才会有善良的德行,是自己最理想的配偶。因此,泰国有句俗话说:“养儿不出家,不如不养。”

  泰国家庭无论贫富,都以孩子能够当上僧侣为荣,并将新僧入寺当作自家的节日。入寺当天,孩子由家人帮忙落发,然后出门遍辞亲友,请他们宽释自己以前的一切过失。亲友们则沐浴更衣,携带礼品登门相送。

  僧侣在泰国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当一般人需要跪着与国王说话,保持肃静肃立的时候,僧侣却可以与国王并坐,此举足以说明佛教在泰国的崇高地位。

  尊贵的王室

  当泰国国王戴上王冠,他会向欢呼的泰国人民立下誓言:“为了暹罗人民的利益和幸福,我们将力求统治的公正。”步入现代泰国以后,王室成员虽然不再拥有政治权力,但他们背后的光环仍然熠熠生辉,仍然是泰国人民尊敬和崇拜的国家象征。

  ◎普通民众的致敬

  泰国人对王室怀有崇高的敬意,不能容忍外国人对于他们的王室制度进行任何指责。泰国宪法规定,国王既是国家元首,也是宗教的最高护卫者。任何人“诽谤、侮辱或威胁国王、王后、王储或摄政王”,都将面临最高15年的监禁。对于王室成员的任何不敬,也均有可能被看作是蔑视王室而触犯法律。

  1950年5月5日,泰国现任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正式加冕,成为目前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普密蓬国王继位以来,受到了泰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新机场的命名、国庆节的设立都与其有关,泰国的大街小巷也随处可见普密蓬国王的头像。即使在交通最繁忙的上下班时间,人们走过地铁站看见国王头像的时候,都会停步致意。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每部电影开始之前,观众们都要起立,向银幕上的普密蓬国王致意。

  泰国皇家寺庙里的雕像

  ◎王宫内廷的礼仪

  与普通民众相比,泰国的王室礼仪极为严谨规范。若要晋见国王、接受国王的恩赐、向国王献礼等等,都有不同的礼仪习俗,任何人不能违反。

  王室庆典活动中的舞剧表演

  在一般情况下,国王的寝居之所禁止男子入内。在不得不入内的情况下,必须有两名内廷人员在旁边严格监视,确保对方从哪个门进入,就得从哪个门出来。为了保证王室血统的纯洁正统,连孕妇都禁止进入。

  泰国国庆日

  泰国国王在本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该国国庆日也定在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生日之时,即12月5日。每年此日,泰国首都曼谷到处都挂满了国王与王后的肖像,身着礼服的泰国士兵排成整齐的方阵,列队走过市中心的铜马广场,接受国王的检阅。普通民众们更是欢欣鼓舞,与他们敬爱的首领共同度过这全国最大的庆典活动。

  虽然禁止男子进入内宫,但是偶尔也有例外发生。比如每天下午进宫为王室念经祈福、洒圣水驱邪的和尚可以进入,只是每次仅限两人。遇到王室有重大佛事活动,需要斋僧时,方能允许更多的和尚进入。和尚进门时,服务人员会先给每位和尚发一块白布手帕,等佛事完毕和尚出宫时,手帕必须交回,此举可以用来检查是否有和尚滞留于宫中。

  为举行皇家葬礼修建的建筑物,每一处都尽显皇家的尊贵和崇高。

  在晋见国王时,最常见的礼仪是合十膜拜礼和屈膝礼。合十膜拜礼是晋见国王、王后及其他王室成员的专用礼节,姿势为两腿跪地,男子臀部坐在脚跟上,女子臀部坐在脚掌上,举起双手在胸前合十,再把合十的双手放到地面,前额低垂至合十的两个拇指上。屈膝礼则是妇女晋见国王及其他王室成员的礼节,施礼时身体直立,一腿略向后移,屈膝贴近地面,然后收回。

  从烦琐的宫廷礼仪与简单的平民致敬,均能看到泰国王室享有的崇高礼遇。外国游客进入泰国,若在公众场合遇到王室成员列席,最好留意其他人的动作跟着照做,否则很容易招致周围人群的不满。

  国民为普密蓬国王庆祝生日时的喜悦场景

  “微笑的国度”

  对于泰国人来说,生活中的所有麻烦似乎都可以用一句“迈宾来”解决,翻译成汉语就是“没关系”的意思。短短一句话展现了泰国人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民族性格,只要不触犯他们的原则和底线,泰国人总会面带微笑地对待每一个人。

  ◎全国通行的合十礼

  由于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较深,泰国人见面时不喜欢握手或拥抱等身体接触的问候方式,而是依据佛教礼节,双方合掌俯首表示敬意,此举称为“合十礼”,举国上下皆是如此。

  再者,因受等级观念的影响,泰国人在互行合十礼时,双手的所在位置会有不同,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重程度越高。如果是平辈,双手合十指尖在鼻尖位置,腰微微弯曲即可。晚辈与长辈见面,双手合十举过前额施礼,长辈不可对晚辈行礼,若是行礼则有让晚辈折寿的说法。如果长辈或领导训话,晚辈在行完合十礼之后要跪坐聆听,以示膜拜和尊重。

  泰国的标志性手势——“合十礼”

  在平时的社交聚会中,年轻人都尽量使自己处于比年长者矮一截的位置,以免别人感觉他们对长者有“不敬”之意。但在一些特定场合,还需要行跪拜礼,比如平民、官员在拜见国王或国王近亲的时候,或者国王在拜见高僧的时候,都要恭敬地行跪拜礼。儿子出家为僧的时候,父母也要行跪拜礼相送。

  笑意盈盈的水果摊主,你是不是也被瞬间感染了?

  泰国人见面打招呼时,一般会问“萨瓦迪卡”,相当于“您好”或“安乐吉祥”之意。也有人会问“你到哪儿去”,此语相当于一句日常问候语,并不是真的要求对方回答去哪里,“到街上转转”则是最礼貌的回答。

  ◎做客的礼仪

  泰国是个非常讲究礼仪的国家,从日常行为的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出这是一个礼仪之国。

  其中最寻常的一项礼仪是进入寺庙或别人家中必须脱掉鞋子换上拖鞋。在泰国的某些地方,到朋友家里作客,首先要用放在屋前台阶下木桶中的水洗脚,否则会被视作不懂礼貌。

  客人洗脚时,主人也许会说:“您不是外人,脚又不脏,何必这样麻烦呢?”这时千万不能当真,因为主人只是客套一番,客人还是要先洗洗脚再进屋。

  脱鞋以后,要根据个人身份将鞋子小心摆放。一般主人的鞋放在稍高一级的台阶上,贵客的鞋摆放在最高的台阶上,身份低的客人应将鞋子放在最低的台阶上。

  泰国房子的内室要比前面凉台高出几厘米,内室地板一般是用涂了漆的柚木,凉台地板则用粗糙木板铺成。客人可以在凉台上随便走动,但如果进入室内则需等主人铺好席子。未铺席子前,只有主人和关系密切的亲属可以在室内随意走动,客人只能坐在房间边缘,脚搁在凉台上。泰国人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非常讨厌别人碰到自家的门槛,所以客人要格外注意。

  ◎寺庙与僧侣的礼仪

  泰国虽然未将佛教定为国教,但佛教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已经等同于国教。出于宗教信仰,泰国人对寺庙与僧侣非常尊重。进入寺庙一定要穿着得体,不能穿短裤、背心,和其他看上去不庄重的服装。

  五彩霞光照射下的泰国,一片祥和。

  进入佛殿一定要脱鞋,跪着或盘腿坐下,不能把脚伸向神龛的位置,不能用手触摸佛像,不能爬上佛像拍照,也不能把佛像放在裤袋里,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佛像的亵渎。

  在路上遇见僧侣的时候,要有礼貌地行合十礼避让,不能用手指向僧侣,也不能与僧侣有肢体接触。尤其是女性,严禁与僧侣握手,即使对方主动打招呼,女性也要礼貌地拉开距离。

  出于宗教礼仪,泰国僧侣出门都不穿鞋。因此普通人在向僧侣们敬献食物的时候,也不能穿鞋,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

  在泰国,每一个节日庆典都相当讲究。图为水灯节时,僧侣们放置水灯的情景。

  ◎重头轻脚的礼仪

  泰国人认为人的灵魂在头部,非常忌讳被人摸头或摸别人的头。如果被人随意摸头,他们会认为是极大的侮辱。小孩子的头也只允许国王、僧侣和自己的父母抚摸。即使是理发师,也要先向顾客说一声“对不起”,才能开始理发。拿东西的时候,不能越过他人头顶。如果不得不这样做,得先向对方道歉。

  泰国人认为用左手递东西给别人是一种鄙视对方的行为,如果不得不用左手,要先向对方说“左手,请原谅”。如果对方是长者或宾客,应该用双手以示尊重。随意用手抛物给别人的举动,会被视为恶劣举动。

  泰国人重头轻脚,认为脚只能用来走路,不能做其他的事情。比如用脚踢门、用脚指东西,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更不允许把脚伸到其他人附近,或者用脚尖对着别人。坐着的时候,也不能跷着脚把脚底对着别人。

  “泰”美味

  人类不但无法抵抗充满诱惑的美食,而且很喜欢把品尝美食作为旅行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作为一个兼容并包的旅游国家,泰国一方面积极汲取各国的美食精华,另一方面采用东南亚或是本国独有的调味料,创制无可替代的“泰”美味,为每一位食客提供了颠覆性的味觉享受。

  ◎稻米文化

  稻米是泰国人的主食,水稻栽培在泰国已经有5500多年的历史,稻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一半。这些稻田不施化肥不用农药,基本上全凭自然环境的好坏来定收成,称为“望天田”。正因如此,泰国政府非常重视稻米生产,每年都要举行传统的皇家仪式,把受过祝福的稻种分发给全国的农夫,希望迎来一年的好收成。

  泰国出口的大米为世界之最,有着“世界米仓”之美誉。主要出口品牌诸如“蛇毒牙”糯米、泰国茉莉香米、金轮香米等。茉莉香米煮出的米饭白若茉莉粒粒细长,散发出浓郁的香味。

  由于气候条件和各地物产的不同,泰国各地区的主食习惯也不同。泰国中部和南部地区以大米为主,一些大米制品如河粉、米粉、米线等也很受欢迎;泰国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喜欢吃糯米和米浆制成的米糕,把糯米饭揉成小饭团,蘸以各种酱汁食用。

  外酥里嫩的炸鸡块

  最受欢迎的应该算是香竹饭了。每年收获糯米的季节,先将新糯米用水泡透,再按实际所需大小将青竹截成段,把浸泡过的糯米装入竹筒用火烤熟。食用的时候,用刀剖开竹筒,刹那间,竹香与米香四下弥漫,令人垂涎不已。

  绿油油的稻田

  最受欢迎的香辣咖喱鸡饭

  ◎自然造就美味

  典型的泰餐是辛、辣、酸、甜、香的和谐组合,兼有色、香、味,但无论是辛辣还是清淡,味道都恰到好处。“辛”的掌门是泰国黑胡椒,品质纯正,辛而不辣;“辣”的掌门是世界上最辣之一的朝天椒,泰国名字不大好听,叫“老鼠屎辣椒”;“酸”的掌门是泰国小柠檬,虽然酸得直入心扉,但闻过它香味的人肯定无法忘怀;“甜”的掌门是椰奶,椰奶和棕榈糖的甜,尝起来甘而不腻;“香”的掌门是香茅草的香,还有紫苏叶的香,两种香沁人心脾久久不去。

  泰国菜讲究取材自然,一席菜上桌每样都少不了天然食材,比如水果、椰浆、咖喱以及各种天然调味品。泰国柠檬是东南亚特有的调味水果,它的味道和个头都有别于其他柠檬。这种柠檬个小味酸香味浓郁,不仅可以用来做柠檬汁饮品、啤酒增香剂,最重要的是还可以用作泰国菜的调料。泰国人几乎都会在每一道菜里挤上几滴柠檬汁,使其散发出独特的水果清香。

  必须要提的一点是,泰国人还很喜欢吃蘸酱,将蔬菜和肉拌上蘸酱,就可以作为一顿饭的主菜。制作蘸酱的食材主要有红辣椒、大蒜、干虾、酸橙汁、鱼露、糖、虾酱、杧果等。最常吃的蘸酱有甜鱼露、杧果辣酱、虾辣酱、干煸虾、熬腌鱼、熬豆酱等。泰国的蘸酱搭配很有讲究,在生吃茄子、小黄瓜、姜黄、空心菜等蔬菜时,一般会搭配比较稀的蘸酱。在吃焯竹笋、烧长茄、炸茄子、炸合欢等菜肴时,则会搭配稍浓稠的蘸酱。

  美味炸香蕉

  用水果入菜是泰国料理的一大特色,你想没想过把香蕉炸着吃,味道会是什么样?泰国人的炸香蕉做法非常简单:把香蕉去皮,放入油锅里炸至咖啡色即可出锅。炸好的香蕉依然保留着原来的香气,而且果肉中的甜汁经油炸后会稍稍溢出。此时咬上一口,顿觉外皮焦香果肉糯软,甜中带酸别具风味。

  泰国人钟爱的另一种调味料就是咖喱,他们将咖喱使用得出神入化。有的人喜欢在鲜辣椒制成的绿咖喱里,加入肉桂、丁香、豆蔻等香料,形成一种中东风味;有的人在咖喱里加上香香的椰浆,会变成典型的东南亚风味;另一些人还会在咖喱里加上清甜的椰糖和辣得非常过瘾的小米椒。只要品尝过泰国特色菜品,比如咖喱鱼饼、绿咖喱鸡肉、咖喱炒蟹、绿咖喱椰子鸡等,保准能改变你对咖喱的以往印象。

  ◎特色美食

  泰国菜主要包括汤、炒菜、凉拌菜,以及用来蘸食物的蘸酱及配菜。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泰国菜色彩鲜艳赏心悦目,无论是瓜果蔬菜,还是海鲜肉类,都能令人大饱眼福,顿生食欲。

  泰式菜肴里广为人知的是“冬阴功汤”,冬阴功汤被誉为“泰国国汤”“世界名汤之一”。有句俗语说“不吃冬阴功等于没到过泰国”,便足以说明它的地位。“冬阴”在泰语里是酸辣汤的意思,“功”是虾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酸辣虾汤。这道汤又酸又辣,还带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喜欢它的人百吃不厌,不喜欢的人会觉得味道很怪。

  吃过正餐以后,泰国人通常会准备一些甜点和小吃,比如西米椰汁糕、糯米杧果、椰浆蛋羹、猪肉馅西谷米丸子、椰蓉馅糍粑、泰式春卷、炸香蕉、煎蚝饼、炸蟋蟀、炸蝗虫等等。

  泰国小吃里有很多属于昆虫类的食材。比如一种名叫“门曼”的蚂蚁,生活在地洞里,长有翅膀,会飞。每到雨季过后的两三天,人们纷纷来到野外,伺机捕捉从洞里爬出来的门曼。回家后,加入糖和盐,将其炒干、炒脆,便成为一道独特的美食。由于捕捉门曼的机会极少,因此这道小吃的价格比较昂贵。

  约上几个资深吃货,去泰国大快朵颐一番,感觉棒棒的!

  甜点是泰国人每餐必备的食物,通常是一些时令水果,或者用面粉、鸡蛋、椰奶、棕榈糖制成。泰国的甜点以精致、细腻、美味而闻名天下,泰国人最钟爱的甜点用杧果或榴梿制成。在杧果或榴梿收获的季节里,人们先将糯米与椰子浓汁混在一起煮熟,然后配上成熟的杧果或榴梿,很快便会做出满溢果香的糯米杧果和糯米榴梿。

  此外,泰国还有很多用于庆典仪式上的甜点,比如寓意白头偕老长命百岁的甜蛋丝,寓意月薪月月涨的千层糕,祈求繁荣昌盛的碗蒸发糕,希望事事拔得头筹的一等黄金糕等。这些色香味俱佳的经典美食,将泰国人的饮食文化不动声色地展露出来。

  泰国的美食跟中国的可以媲美了。种类丰富不说,色香味也俱佳,让人看了忍不住垂涎。

  ◎大海的白色黄金

  燕窝自古以来即是女人滋补养颜的珍品,但是盛产燕窝的国家并不多,泰国算是其中之一。这里出产的燕窝名气极大,被人称为“大海的白色黄金”。

  泰国燕窝主要产地位于有着“海上桂林”之称的攀牙湾,那里有一座怪石嶙峋植被茂盛的披历岛。登上披历岛,耳朵里顿时充斥着金丝燕“叽叽喳喳”的叫声。金丝燕常年食用海里的生物和水草,筑成的窝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披历岛上有一个著名的“燕窝洞”,洞里遍布各种钟乳石。有的像鲜笋破土而出,有的直插洞顶,有的悬空倒挂,密密麻麻布满了整个燕窝,最近的钟乳石距离地面也有十多米高。因为洞内岩石的颜色各有不同,燕窝的颜色也有白色、金色与红色之分。

  由于无法使用大型机械,多少年以来,泰国都是利用人力采摘燕窝。采摘工具是最简单的麻绳、三角钩、竹竿和小铲等,若是出现失误一不小心跌落,可能会有性命之忧。那些在泰国品尝美味燕窝羹的人们,一定不能忘记这道美味背后的惊险与艰辛。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泰国的相关法律现已规定:燕窝的每年采摘次数不得超过两次,而且采摘燕窝的人还需要办理相关的从业执照。

  热带水果王国

  泰国水果种类繁多。季节性的水果有4月的杧果和莲雾,5月的榴梿和山竹,随雨季而来的有红毛丹、荔枝、龙眼、沙童、林檎、木仔、玛邦果等,还有葡萄、柚子、菠萝蜜、枇杷、柑橙、榔色果,再加上全年性的香蕉、木瓜、西瓜、菠萝、椰子等水果,谁能争得过它“热带水果王国”的美誉!

  ◎水果之王

  泰国有“典纱笼,买榴梿,榴梿红,衣箱空”“当了老婆吃榴梿”等俗语,这足以说明泰国人多么喜欢榴梿!中国作家郁达夫曾在《南洋游记》中写道:“榴梿有如臭乳酪与洋葱混合的臭气,又有类似松节油的香味,真是又臭又香。”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味道,爱吃榴梿的人对其如醉如痴,不爱吃的人却避之唯恐不及,表现得非常两极化。

  泰国仅榴梿即有200多种,普遍种植的有60~80种,最著名的有4~5年结果的金枕头、伊銮、胶伦通、春富诗、差尼,其他还有6~8年结果的长柄榴梿、谷榴梿,8年结果的甘邦、伊纳等。榴梿花是典型的“老茎生花”,果实成熟的时候,粗大的树干上会吊着几十颗足球大小的果实,看起来非常壮观。

  泰国香蕉

  榴梿果肉呈软滑脂状,黏性多汁,气浓味甜,而且营养丰富。它的种子富含淀粉,可以烤熟或煮熟后去壳食用,味道类似板栗。其实,没吃过榴梿的人,只要大胆尝上一口,准保会爱上那种软糯香甜的滋味,爱上这个又臭又香的“水果之王”。

  最受欢迎的榴梿品种应该是“金枕头”了,果肉呈金黄色,肉多且甜,气味不那么浓烈,其中有一瓣“主肉”比较大,很适合初尝者“试吃”。价格最高的品种是“谷榴梿”,果肉非常细腻,而且核小肉甜,给人一种品味顶级西点的味觉享受。最可爱的榴梿是“长柄榴梿”,不但柄长且圆,整颗果实也很圆,而且香味浓烈果肉细腻。

  泰国果雕艺术把美味的水果雕刻成这样精致的工艺品,不得不让人叫绝了。

  除了生食,泰国人还会把一些较生的榴梿切成丝拌凉菜或做成沙拉,另一些人则喜欢把榴梿切片油炸,再根据自己的口味蘸着佐料食用。

  ◎水果之后

  “水果之后”山竹与榴梿于同一季节上市,人们在食用热性水果榴梿的时候,经常配着凉性水果山竹吃。一种香绵浓郁,一种清甜润口,二者宛如夫妻相得益彰,正好阴阳调和。如果吃多了榴梿,再吃几个山竹就能起到调节和平衡的作用。

  果雕艺术

  果雕艺术起源于素可泰王朝时期。在一次国宴上,王后玩心顿起,想出一个用水果雕刻的主意,没想到雕刻后的效果非常好,得到众人的交口称赞。此后,水果雕刻开始渐渐流行起来,继而出现在各大宴会上。果雕非常考验雕刻师的技艺水平,在材料、空间、时间等方面受限较大,雕出来的作品既要求与整体融合,还要求生动夺目形意兼备。

  山竹的外形如柿子,紫色或枣红色的厚外皮,果蒂处有四瓣绿色的硬蒂,仿佛是它的“后冠”。剥开果皮,可见象牙般洁白、如蒜瓣般紧密排列在一起的果肉,入口细腻甘甜,特别清爽。

  各色水果来到泰国,如果能把每种水果品尝个遍,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山竹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很高,10年才能开始结果。除了清火降燥以外,山竹还有润肤、化脂、醒胃的功能,古时曾被用来防止各种感染、控制身体发热。山竹果皮不仅能做天然染色剂,还含有丰富的仙桐,具备抗氧化能力,有助于身体健康。

  ◎水果公主

  “水果公主”红毛丹是荔枝的亲姐妹,果皮比荔枝稍厚,皮上有红色长茸毛,果肉与荔枝、龙眼相似,吃起来甜脆多汁。

  红毛丹的树干粗大多分枝,每到果实成熟季节,一团团红色的毛绒球挂满枝丫,像一个个卡通小刺猬,特别可爱动人。白色果肉柔软爽脆,不但富含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可以清热解毒,滋润容颜,增强人体免疫力。

  泰国的荔枝果皮较硬,口感甜中带酸,吃多了不会上火;泰国的杧果皮薄核小,果肉肥厚多汁,香甜可口;泰国的菠萝蜜香味浓郁,清甜可口;泰国的蜜柚果肉粉红,晶莹剔透,香气浓郁,味甜多汁……只有到了泰国,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水果天堂。

  由于盛产水果,泰国的水果酒种类繁多,有山竹酒、杨桃酒、菠萝酒、玫瑰茄酒等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山竹酒,入口微涩,并夹带着淡淡的水果酸味,非常受当地人的欢迎。

  水果之后——山竹

  传统音乐与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