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章民俗风物(1 / 2)





  第五章

  民俗风物

  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埃及人独特的风俗习惯,他们善良爽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禁忌,他们好客热情却有自己的坚持。他们爱香气,他们善舞蹈,他们是沙漠中的明珠,他们拥有最原始的魅力。也许有一天,你走在埃及街头,看着身边走过的身着各色长袍的埃及人,他们热情地和你打着招呼,带你参观金字塔和神庙,告诉你,即使是黄沙中,也隐藏着宝藏。这片神奇的土地,是神的赐予,而他们,以此为傲。

  埃及人的服装秀

  当人们打开了法老的坟墓,也打开了从现代回到古埃及的“绿色通道”,各式各样的壁画,带着我们穿越回几千年前,感受其时其地其事,当然,还有他们独具特色的服装秀场。

  ◎从缠腰布到裙子,一个也不能少

  从壁画可以看出,新王国以前的古埃及男人只穿简单的缠腰布。一块白色的长方形布料,裹在腰间,打结系牢,若想显示与众不同,也只在其长度和褶饰上做些变化。而女人们的服装主要是单肩或双肩紧身长裙,往往长至脚踝,自上而下紧箍出女性身材的起伏。进入新王国时期,纺织女工们学会了染色、浆布和绣花技术。仿佛一夜之间,古埃及大街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男人们不再赤裸着上身无条件接受阳光的灼烧,他们穿起短袖束腰外衣,原先的缠腰布外还罩上长及脚踝的裙子。相对男人,女人们的服装更加丰富多彩。她们的裙子变得极为宽松,不过轮廓还是要突显的,所以,花结巧妙地在胸下系起,增加起伏感外又多了点缀性。亚麻的衣料常被打褶、上浆,在衣袖上做出鸟翼的形状,而宽松的裙摆又使女人走路时散发闲逸之气。

  从古埃及绘画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服饰风格。

  这些都还只是款式方面的变化,在其他方面,服装的颜色、图案等创新也都加入进来,黄、红、蓝等色透露出华贵之美,带饰上绣着的精美图案也尽显巧夺天工之妙。至于绣花图案,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莲花、纸莎草、圣甲虫等象征性动植物入画,而那些鱼鳞纹、锯齿纹、圆花纹等几何造型也屡见不鲜。但是有些人平日里只能穿着终年不变的制服。倘若在人群中看到一件经浆洗而蓬起来的长袍,将路人挤到了一边,使其主人足足占去两个人的空间。毫无疑问,穿此衣者一定是维齐尔了。还有那穿豹皮的人,自一肩上搭下来的豹皮衣表明了他的祭司身份。当然,神也要穿衣,每天清晨,祭司们要为神像穿上白色的圣服,夜晚祭祀结束后再为其宽衣。普通人绝不能穿神的衣服,与此类似,法老也有着普通人不得仿效的穿衣经。

  ◎法老的衣柜

  在古埃及,除了神和法老外,普通人不得戴冠。法老的王冠有两种:白色的上埃及王冠和红色的下埃及王冠,当上下埃及统一后,法老们常将两王冠合戴。到了新王国时期,类似白色王冠形状的蓝色王冠成为法老的新宠。逢重大宗教祭礼,法老戴王冠,穿长裙,还要披上层层叠叠的斗篷,通体金光灿灿,所到之处四壁生辉。不主持宗教仪式时,法老会卸下王冠,包起“美尼斯”头巾。头巾裹住饱满的前额,缠向脑后打结,再在脑袋两侧各垂下一片。然后,法老还要戴上黄金的眼镜蛇和秃鹰头饰,顿显皇家威仪。至于法老和王后的便服,堪称平易近人了。法老平时喜欢穿小短裙,王后则穿长裙,长裙摇曳,身体轮廓若隐若现。

  衣虽简洁,珠宝首饰却是必不可少的。不只王室,古埃及上下无论贫富均戴首饰。

  埃及帝王谷中的壁画

  而如今的埃及,最传统最正式的服装是阿拉伯大袍,而且不论男女都可以穿,当然,在开罗、亚历山大这样的大都市,西式服装也越来越受欢迎,但对女士来讲,裸露出双肩、胳膊等部位的服装还是禁止的。

  埃及人的鞋子

  在公元前19世纪之前,古埃及人大都赤足,这就是我们从壁画上看到的人物总是光脚的原因。倒不是他们没有鞋子,只是鞋子款式单一,他们多穿一种类似现在人字拖一样的简易凉鞋,最多也就是在鞋底的装饰图案上下功夫。但在古埃及人去世后,祭司为每一个死者制作木乃伊时,绝不会忘记为其穿上鞋子。这里面有何深意呢?原来,相信来生的古埃及人认为,当死者再生时,其灵魂只有靠穿着鞋子的脚走路,否则寸步难行。

  埃及人的餐桌

  虽然埃及是一个沙漠之国,国土的一半以上都是沙漠,但这并不妨碍埃及成为一个富庶的国家,尼罗河与苏伊士运河为埃及提供了肥沃的土地,也创造了埃及人独特的生活品味与饮食习惯。

  埃及沙姆沙伊赫沙滩边的露天餐桌

  ◎当面包遇到啤酒

  埃及是一个农作物丰富的地方,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就爱将面包与啤酒组合在一起,那时候的男人命令家中妻子或仆人在家里将麦子磨成面粉,再加水揉成面团烤制成面包,配以自家酿制的啤酒,这就是一顿丰盛的餐点。啤酒的制作过程也并不复杂,谷物或面包放在水里浸泡并且捣碎,然后将杂物过滤进行发酵酿制而成。

  当然,那时候毕竟不是人人都富裕,一般来说,有钱人吃白面包,而穷苦的百姓吃颜色发棕的糙面包。那时候也已经有了专门的面包作坊,但由于技艺和工具的限制,面粉中掺入的沙砾没有办法全部清除,所以面包中也经常会藏着未知的危险。据考古发现,古埃及人的牙齿经常有破损,大概都是那时候的面包造成的。

  现代埃及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腻。串烤全羊是他们的待客佳肴。但埃及普通人家最常吃的主食还是面包,他们做一种不发酵的平圆形特色面包,并给它们取名为“耶素”,配合着被称为“富尔”的煮豆,以及白乳酪“克布奈”和一种叫作“摩酪赫亚”的汤,美味加营养,一个都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球国际化进程,中国菜也走入了埃及这个古老的王国,而川菜更是受到了很多埃及人的欢迎。除此之外,羊肉、鸡、鸭、鸡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莴苣、洋葱、茴香,还有葡萄、无花果、椰枣等也是埃及人喜爱的食物。埃及人还特别钟爱蚕豆,无论是油炸或者炖煮,在他们看来都是美味的。

  ◎埃及的餐桌礼仪

  埃及人的饮食以清淡、香甜为主,不油腻的食品是日常的最爱。埃及人喜欢甜食,在宴会或家庭正餐的时候,最后一道菜一定是甜食。著名甜食有“库纳法”和“盖塔伊夫”。“锦葵汤”、“基食颗”是埃及人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食品。“盖麦尔丁”是埃及人在斋月里的必备食品。埃及人遵循“食不语”原则,他们认为餐桌上的交谈是对神明的不尊重。因为埃及人很多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所以他们遵守伊斯兰教规,不喝酒,爱喝茶,而且他们不吃猪狗肉,不仅不吃,连谈到都会被认为是亵渎神灵。

  埃及人吃饭喜欢用右手,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左手不洁净。在安静的餐点之后,埃及人喜欢和家人朋友边喝茶边聊天,他们的茶也独具特色,那是一种加入了薄荷、冰糖、柠檬的绿茶,长期饮用清肺润肠,爽口至极。

  总之,埃及人有自己的最爱,也有不爱,如果前去那里,那么就做点功课,入乡随俗,好好品尝一下当地美食吧。

  正在制作面包的古埃及人

  埃及的节日庆典

  在埃及的一年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日子,它们有的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一样,比如1月1日的新年;也有的是自己伊斯兰教独特的日子,比如圣纪节、开斋节等。

  ◎科普特圣诞节

  众所周知,每年的12月25日,全球大部分国家都会庆祝圣诞节,通过弥撒和报佳音等活动来庆祝耶稣基督诞生。但在埃及,科普特人把圣诞节庆祝活动放到了1月7日。这其实是一种不同的算法。众所周知,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受天孕,在12月25日生下了耶稣,但是玛利亚毕竟是未婚生子,虽然还是圣洁的少女,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此表示猜测和不屑,所以耶稣在出生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家族承认。经过一系列的争斗和协商,在13天后,也就是1月7日,耶稣被承认和接纳。后来耶稣成为先知,受世人纪念,多数选择都是他的诞生日12月25日,但在埃及的科普特人,他们还是把这个耶稣得到承认的日子作为圣诞节。

  在埃及的很多节日是专属于穆斯林的,而他们庆祝的地点,很多都选择了随处可见的清真寺。

  ◎开斋节

  开斋节是全球穆斯林的重要节日,为的是庆祝斋月的结束。每一年的开斋节都不是固定的,这是因为它是按照伊斯兰历来计算的,但又没有闰年来调整,故此时间上也多有变动。

  埃及的节日掠影

  ◎圣纪节

  圣纪节,也叫圣忌节,是为纪念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日而设立的,也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但在伊斯兰教的不同教派间,圣纪节的日子却不尽相同,比如在逊尼派,圣纪节是伊斯兰历的3月12日,而另一个派别什叶派纪念圣纪节的日期则不同,他们是在3月17日。圣纪节的主要庆祝方式是教众在清真寺诵经、礼拜,由阿訇宣讲先知的伟大事迹。当一切仪式结束后,热闹的会餐让圣纪节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闻风节

  闻风节是埃及最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埃及人就开始庆祝闻风节。古埃及人根据节气变化,选择每年春季白天与黑夜时间正好对半的那一天为闻风节,这样的日子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候,也是踏青的好时候,所以闻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古埃及人把这天看作世界的诞生日。也有传说称这一天是慈善神战胜凶恶神的日子,所以人们在这一天祈祝人间祥和太平和春光永驻,虽然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已经略有不同,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永远不会变。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埃及人还庆祝建军节——每年的10月6日;国庆日——每年7月23日;共和国独立日——每年6月18日;西奈解放日——每年4月25日……当然,还有5月1日国际劳动节这样的全球化节日,在埃及也占有一席之地。

  总之,埃及的节日形形色色,既有当地宗教的特色,也有历史的影响,但不管是哪个节日,都让我们更了解埃及,更喜欢埃及。

  埃及的风俗习惯

  事实告诉我们,世间所有的经历必将留下它的痕迹,历史也不例外。而埃及,作为一个拥有着50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它必然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这是历史的必然。

  ◎埃及人的信仰

  在埃及,随处可见的阿拉伯人,大多都是伊斯兰教信徒,他们不仅虔诚,还致力于身体力行,这样,他们认为才是一个真正的信徒。所以说,到埃及,不了解埃及人的信仰是绝对不行的。

  埃及街头的行人

  作为伊斯兰教徒的埃及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每天都要祈祷数次。古埃及时候,埃及人就极其重视宗教信仰,他们不仅有专职的祭司,还建造了巨大的神庙来崇拜天神,虽然如今的现代化埃及已与古代传统不尽相同,但作为根深蒂固的信仰精神,在埃及人的血液中得到了良好的继承。

  ◎埃及的男人和女人

  埃及是一个注重家庭观念的国家,一个家庭的男主人,往往拥有乐观的性格,他正直而又善良,热情好客是他的美德,对穷苦的人又能慷慨大方、乐善好施,总之,这是一个勤劳的男人,他不怨天尤人,他爽朗宽容,他拥有着阿拉伯人的健谈,你若能和他聊上一会儿,定会为他的胸襟与口才折服。

  作为家庭的女主人,她们对家庭的贡献和牺牲是巨大的。在古埃及时期,妇女的地位就是相对低下的,如今虽然不似那时候那么严重,但等级观念依然存在。透过埃及女人逐渐摘掉的美丽头巾以及西化的服装,我们看到的是她们整个思想的转变,也是社会对女性的宽容。

  ◎相见礼仪

  在大街上,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埃及人相遇了,他们先是握握手,但或许握手真的难以表达他们内心的亲近之意,然后他们又亲了亲对方的脸。这就是埃及人常见的相见礼仪。当然,在上流社会,每逢节日庆祝,人们还会以触鼻为礼。

  埃及人的见面,还会有吻手礼,双方见面时,会互赠名片。埃及的名片,有英语和阿拉伯文这两种比较常见的语言,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正在制作甜点的埃及妇女

  正在做面包的埃及人

  对于埃及人来讲,他们还有一种特殊的迎宾礼,用以表达热烈的欢迎之意,那就是击鼓和鸣枪,当然,这种礼仪多数用在比较正式和重要的场合,一般的普通见面是完全不会有这样隆重的见面礼仪的。

  和埃及人讲话,你可以和对方保持一个较近的距离,目光注视着对方即可,但一定要注意,不能盯着对方不放,不然也是不礼貌的。

  ◎拜访礼仪

  前文已经说过,埃及人是热情好客的,那么,如果有埃及人请你去家里做客,最好不要拒绝,不然就是不礼貌的行为。进入一个埃及家庭,伴手礼不需要贵重,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或者是其他的小礼品足矣,但送礼时,一定要用右手,不然也会被视为不敬。

  售卖当地礼品的埃及人

  在埃及有一个奇特的习俗,那就是如果主人给你倒茶了,可一定要喝完,不喝的话,会意味着主人的女儿嫁不出去,这也是埃及的特殊习俗。埃及的女主人一般不用陪客,她们会制作一些甜点招待客人,礼貌的客人会象征性吃一些,如若一点不吃,那么主人家会相当失望的。

  埃及的饭桌上不流行互相夹菜,也不流行“光盘行动”,他们认为吃光所有食物是不礼貌的。而且和中国的习俗不同,在客人吃饱了的时候,要将右手掌放于左胸,说声“感谢真主”,而不是中国特色“我吃饱了”。而就餐结束后,如果这个客人是首次光临埃及家庭时,主人会点上檀香。这样做,一方面表示对客人的深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请客过程的结束。

  可以说,一个民族自有它的特色,不了解不足以入乡随俗,闹出笑话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在了解埃及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当地习俗,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尽兴畅游。

  如今的埃及,旅游业发达,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很多习俗也在渐渐地变化。

  埃及家庭

  ◎埃及的禁忌

  在埃及,有西方的习俗,也有这个民族特有的传统,总体来讲,上层人士多西化,倾向于欧美礼仪,而普通百姓,则更多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埃及的大部分人口是穆斯林,教义教规严谨,他们爱仙鹤,喜欢数字5和7,但也有很多特殊的禁忌,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哪些是埃及人的禁忌。

  1.埃及人不喜欢蓝色、黄色,认为蓝色是恶魔,黄色是不幸的象征,遇丧事都穿黄衣服;

  2.在埃及,千万不要主动和妇女攀谈,更不要夸她们苗条,因为这些会被认为动机不纯;

  3.埃及人的晚餐一般是和家人享用,所以,把约会定在日落后,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4.埃及人忌讳“针”,商人决不卖针,人们也不买针;

  5.不能当众吐唾沫;

  6.不要夸赞埃及人家里的东西,夸赞的后果是主人认为你在向他讨要物品;

  7.去埃及人家里做客,不可以把鞋底朝上,更不能把鞋底对着主人;

  8.千万不要和埃及人讨论宗教纠纷、中东局势以及男女这三个话题;

  9.一定要脱鞋进入清真寺;

  10.埃及人绝口不谈猪、狗,也不欢迎猫和熊;

  11.星星图案在埃及是很不受欢迎的;

  12.和西方人一样,他们也不喜欢13这个数字;

  13.右手在埃及人的心目中是地位崇高的,所以不论吃饭还是送礼或者收礼,用右手即可,千万别用左手;

  14.入乡随俗,到了埃及,男女最好都不要穿裸露肩膀的衣服。

  埃及有太多的特色等着你一一发现,也有太多的习俗让你去遵守。求同存异,是埃及对世界的态度,同中有异,是世界对埃及的宽容。

  独特的婚丧嫁娶

  在古埃及的箴言中有这样的说法:“如果你生活成功,就成个家,娶个妻。”可见埃及人从古至今都对婚姻和家庭非常重视,他们努力营造家庭的和谐气氛,使平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法老的近亲婚姻

  妹妹嫁给哥哥,姐姐嫁给弟弟,父亲娶女儿为妻,这对现代文明人来说不啻惊天奇闻,然而在古埃及的法老家族谱系中却是一项“优良”的传统。在选择配偶方面,古埃及的法老家族有着血缘上的“洁癖”,保持血统的纯正是这一传统的终极目的。然而却没有资料可以证明当时的这一制度造成近亲结婚的恶果,这或许是奇闻之外的又一个奇闻。

  法老是古埃及的统治者,也是埃及奇迹的缔造者,直到如今,还留给世人无数的谜题。

  在古代埃及,王室成员主要包括与法老有血缘关系的人,法老的所有叔伯、姑母以及舅父、姨母等皆属王室成员。因为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就已形成绝对君主制,国王具有无上的权力,金字塔就是这种权力的最好证明。所以在古代埃及,好像没有出现各个早期文明都通常具有的民主制或贵族共和制。最高权力的核心是法老以及他的家庭。王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摄政,其他贵族成员如果和法老没有血缘关系,地位再显赫也进不了王室圈子,触及不到权力的核心。所以王室内部的亲属关系,以及权力的传承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通常情况下,对王后的选择一般在王室血缘关系内部,尤其是法老的亲姊妹。这就和我们现在的伦理规范丝毫不相容,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是乱伦的行为。但古代埃及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如果亲兄妹或亲姐弟成为夫妻,会使王室的血统更加纯正。

  埃及壁画中表现妇女哀悼死者的画面

  ◎古代的百姓家庭

  一般百姓寻找结婚对象主要是通过“阿卡巴”(媒婆)或者亲友的介绍,阿卡巴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受人尊敬,收入也相当可观。她们走东串西,对哪家的男孩子勤快能干,哪家的女孩子长相漂亮、心灵手巧等信息了如指掌,不断地盘算着怎样做好月老,为更多的成年男女牵线搭桥,当然也就能得到较多的谢钱。经过与男方家人的协商后,为女孩子选择未来的夫婿的决定权掌握在女孩子父亲的手里,这与中国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颇为相似。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婚姻大事都由双方家人安排,家人们除了考虑人品和长相外,还要考虑门当户对。

  结婚是个重要的日子,婚礼的前一天是古埃及的“哈纳之夜”。新郎、新娘家分别举行庆祝活动,接受亲朋好友的贺喜。婚后第七天,新娘的朋友和亲戚会带着精美的礼品来看望她,祝福她,新娘则以水果和点心来招待闺中好友,共叙昔日的友谊。

  古埃及人非常重视婚姻的意义,认为结婚是人生中的重大事情,是精神和身体的归宿。同时,结婚是一种宗教义务,是敬神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家庭必须尽到的责任。虽然一夫多妻制没有被禁止,但实际上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少有人这样做,两个大人和几个小孩组成的家庭成为家庭生活的基本模式。

  家是所有人安全的港湾,殷富家庭还会经常举办家庭宴会,以融洽家庭成员或亲戚邻里的关系。有一部文献中描述道:尼罗河畔住着一个叫何卡那可特的富人,他在外地工作时,想起了曾经吃过的一顿团圆饭。他的母亲、妻子、儿孙们皆在座,一家人坐在桌子旁,仆人们端上用芦苇碟盛着的烧鸭和美味的蔬菜。在客厅后的露天厨房,一家人共进美餐,在享受美味食品的同时享受着天伦之乐。

  绿洲中的埃及百姓

  古代埃及人善于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他们总是想法子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加一些色彩。百姓们大部分时间忙于农事,在繁忙生活的空隙,他们也总能找到开心一刻。古埃及人对离开尼罗河流域到远处探险没有兴致,但郊游尤其是全家郊游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休闲娱乐活动。每当闲暇时节,富有的埃及人携全家一同前往郊外。船或轿子是为家庭重要成员准备的,其他人一律步行。抬轿子的人健步如飞,跟随轿子跑的家属们加快步子才能赶上。一直关在家里的家犬终于得到了撒欢的机会,兴奋地蹦跳到轿子的前边,一会儿又绕到轿子后边。宠物狗的兴奋感染了孩子们,他们于是也丢开平日的拘谨,与心爱的狗追逐嬉闹。大人们的脸上挂满了笑意,他们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孩子们,为孩子的快乐感到自豪和欣慰,自己仿佛也回到了不识愁苦滋味的年少时代。于是,在草色青青的尼罗河畔,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幸福感在原野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