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伊朗国家概况





  伊朗国家概况

  (以下数据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最近更新时间:2015年7月)

  【国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面积】164.5万平方千米

  【人口】8000万。人口比较集中的省份有德黑兰、伊斯法罕、法尔斯、呼罗珊拉扎维和东阿塞拜疆。全国人口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其余为阿拉伯人、土库曼人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7.8%为逊尼派。

  【首都】德黑兰(tehran),人口1100万,平均海拔1220米。年气温最高的月份为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22c和37c;年气温最低的月份为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3c和7c。

  【货币】伊朗里亚尔(riyal)

  【领袖】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seyyed ali khamenei),1989年6月4日当选。

  【国家元首】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2013年6月当选,8月4日宣誓就职。

  【主要节日】伊斯兰革命胜利日:2月11日;伊朗历新年:3月21日。

  【简况】位于亚洲西南部,同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邻,南濒波斯湾和阿曼湾,北隔里海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相望,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海岸线长2700千米。境内多高原,东部为盆地和沙漠。属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后入侵并统治伊朗。18世纪后期,伊朗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加部落统一,建立恺加王朝。19世纪以后,伊朗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1978年~1979年,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掌权,并于4月1日建立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成为伊朗革命领袖。

  【政治】1979年霍梅尼执政后,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原总统哈梅内伊继任当选领袖。7月28日,原议长拉夫桑贾尼当选总统。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贾尼连任总统。1997年5月,伊总统文化事务顾问、前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长哈塔米当选总统,并于2001年6月大选中获选连任。2005年6月,伊举行第九届总统选举,德黑兰市长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2009年6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伊第十届总统选举中获得连任。2013年6月15日,哈桑·鲁哈尼当选伊第十一届总统,8月4日宣誓就职。

  【宪法】伊斯兰革命后于1979年12月颁布第一部宪法,规定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1989年4月伊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内伊正式批准经全民投票通过的新宪法。

  【议会】伊斯兰议会是伊朗最高国家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方可生效。议员共290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议会设有主席团和12个专门委员会。主席团由议长、两名副议长、三名干事、六名秘书共12人组成,主要负责制订会议议程、起草会议文件等工作,任期1年,任满后由议员投票改选,可连选连任。第9届议会于2012年3月经选举成立,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ali larijani)。

  【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可授权第一副总统掌管内阁日常工作,并有权任命数名副总统,协助主管其他专门事务。现任第一副总统为埃斯哈格·贾汉吉里(eshaq jahangiri)。本届内阁于2013年8月成立。

  【行政区划】全国共有31个省。

  【司法机构】司法总监是国家司法最高首脑,由领袖任命,任期5年。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由司法总监任命,任期5年。司法部长由司法总监推荐,总统任命,议会批准,负责协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在司法总监领导下,还设有行政公正法庭和国家监察总局,分别审理民众对政府机关的诉讼和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经济】伊盛产石油,石油产业是伊经济支柱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石油收入占伊外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近年,伊经济总体保持低速增长。2013年,伊国内生产总值514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659美元。

  【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蕴藏丰富。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石油储量1545.8亿桶,天然气储量33.69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1%和17%,分列世界第三、二位。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均列世界第四位,日产原油能力350万桶、天然气5亿立方米。

  其他矿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可采量巨大。目前,已探明矿山3800处,矿藏储量270亿吨;其中,铁矿储量47亿吨;铜矿储量30亿吨(矿石平均品位0.8%),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锌矿储量2.3亿吨(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铬矿储量2000万吨;金矿储量150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锰、锑、铅、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目前,已开采矿种56个,年矿产量1.5亿吨,占总储量的0.55%,占全球矿产品总产量的1.2%。

  【工业】以石油开采业为主,另外还有炼油、钢铁、电力、纺织、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电器、化工、冶金、造纸、水泥和制糖等,但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工业原材料和零配件依赖进口。

  【农林牧副渔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伊朗农耕资源丰富,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5200万公顷,占其国土面积的30%以上,已耕面积1800万公顷,其中可灌溉耕地830万公顷,旱田940万公顷。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3%,农民人均耕地5.1公顷。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其综合收割机与拖拉机保有量分别为1.3万台和36万台。近年来,伊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农业,目前粮食生产已实现90%自给自足。

  农业主产区集中在里海和波斯湾沿岸平原地带,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自2003年以来,伊朗政府逐年加大农业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水利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科研、信贷与自然环境保护,以便改良农耕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力争实现政府第四个五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制定的13.5%的行业增长目标。

  【旅游业】伊拥有数千年文明史,自然地理和古代文明遗产丰富。伊斯兰革命前,每年到伊旅游有数百万人。两伊战争后,旅游业遭到极大破坏。1979~1994年,到伊旅游人数年均不足10万。从1991年起,政府开始致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逐渐复苏,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前往伊朗旅游及朝圣的外国人达400万,旅游收入50亿美元。伊全国有各类旅游组织、旅行社约3000个。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亚兹德、克尔曼、马什哈德是伊主要旅游地区。

  【对外贸易】伊主要出口商品为油气、金属矿石、皮革、地毯、水果、干果及鱼子酱等,主要进口产品有粮油食品、药品、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牲畜、化工原料、饮料及烟草等。2012年,伊进出口总额约178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117亿美元、同比下降21%,进口额670美元、同比下降7%。受制裁因素影响,2011年底以来,伊朗原油出口大幅下降。

  【军事】国家武装力量由军队、伊斯兰革命卫队和治安部队组成。领袖是武装力量总司令。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军事领导和国防政策的制定机构,由总统、1名领袖代表、司法总监、议长、武装力量指挥委员会主席、国家管理和计划组织主席,及外交、内政和情报部长组成。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目前,武装力量总兵力约90万人,动员部队约110万人。军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防空部队组成,总兵力约43万人,其中陆军约36.5万人、海军3万人、空军3.5万人。革命卫队总兵力约43.7万人,其中陆军约39.9万人、海军2万人、空军1.8万人。此外,还有治安部队4万人。

  【教育】实行中、小学免费教育。重视高等教育,并于1989年制订高等教育5年发展计划,通过提供贷款和给予物质、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励民办高等教育。6岁以上受教育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5%。目前全国共有高等院校346所,大学生近340万人。德黑兰大学是伊朗著名的高等学府。

  【新闻出版】目前,伊约有各种报刊1700余种,大部分在德黑兰出版。主要报纸有:《世界报》《消息报》《伊斯兰共和国报》《虔诚者报》《使命报》《和平报》和英文版的《德黑兰时报》《伊朗新闻报》及《伊朗日报》国际版。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是唯一的官方通讯社。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称波斯通讯社。

  国家广播电视台成立于1966年,1979年改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声像组织。电台用波斯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及汉语等二十五种语言对外广播。电视有7个台播放节目,并有3个卫星台向海外播出。目前,外国新闻社驻伊代表机构有百余个,登记外国记者1000余人。2007年7月,伊朗开通伊首家英语电视台press tv。

  【对外关系】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极世界,愿同除以色列以外的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关系。倡导不同文明进行对话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认为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各国有权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选择社会发展道路,反对西方国家以民主、自由、人权、裁军等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或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国。认为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局势紧张的主要根源,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为解放被占领土而进行的正义斗争,反对阿以和谈,但表示不采取干扰和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行动。主张波斯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应由沿岸各国通过谅解与合作来实现,反对外来干涉,反对外国驻军,表示愿成为波斯湾地区的一个稳定因素。2014年6月,鲁哈尼在当选伊朗总统后表示,愿同国际社会进行“建设性互动”,改善伊朗同国际社会的关系。2015年7月,伊朗核问题六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同伊朗就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