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三十七章 神奇的滇军1(2 / 2)


徐州,刚刚洗去征尘的袁志文与凌云得到了这些伤员最后的消息,凌云仰天发出如同鬼一般的惨叫,那一刻,袁志文发现,凌云的双目变成了红色……

次日,日军放弃蒙城,集中兵力向着徐州方向进攻,当地的百姓将阵亡的桂军将士尸体搜集到一起埋葬,并刻了一个碑,上面写着:抗日将士忠烈墓。后日军重返蒙城,但却没有破坏这碑,对于这些为国战死的将士,日军的心中也是怀着崇敬的。

蒙城陷落后,日军步步紧逼,日军在南面的包围圈已经形成。

14日,日军16师团占领山东,安徽,江苏边境的鱼台,金乡。16师团的一个加强机械化大队同13师团的另一个加强机械化大队在徐州西面仅仅30公里的黄口地区回合,炸毁了陇海铁路一段。

14日拂晓,日军14师团主力赶到菏泽城下,即时对菏泽进行三面包围。23师仅剩几百人,负责指挥作战的林作桢旅长腰部中弹受重伤,李必蕃师长本人已经在巷战中被一发子弹击中腹部受了重伤,肠子都拖出来了。

菏泽四面城门都被日军包围,23师残余官兵只得冒险从城墙上跳下去,这样突围出了几百人。

在看到部下官兵突围成功以后,李必蕃师长悄悄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的地图空白处写下“误国之罪,一死犹轻,愿我同胞,努力杀敌!”的遗言。

李必蕃对身边的参谋长傅立平和几个卫兵平静的说:你们出去一会,我想安静一下。在随从出去以后,用手枪抵住太阳穴扣动扳机,自杀殉国,时年47岁。自此山东西部大部分沦陷!

而在徐州的北面,滇军出色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局。

在台儿庄北面有很多支部队,有东北军、西北军、川军、滇军、中央军,以及原山东的部队,在这里面,滇军是很特殊的一支。

中国的军队中有不少是戴钢盔的,其中中央军戴的是德制M35钢盔,这种钢盔中国在1936年买了35万顶,由于希特勒将这种钢盔优先供给了中国军队,所以以至于德军在1936只装备了少量,大部分都运到了中国。

而桂军,粤军和西北军则戴英国产的MK2型钢盔,除了这两种钢盔,还有一支地方军阀的军队与众不同,这就是戴法国钢盔的滇军。

参加徐州会战的就有滇军经60军。

滇军的历史很长,最早是蔡锷、唐继尧为代表,而护国战争,正是以滇军为主,最终推翻了袁世凯,那个时期,滇军几乎控制了整个西南,声势滔天,不过当时的滇军人数并不多,常年保持在两万人左右。

唐继尧的统治在1927年被龙云与胡若愚等部下推翻,随后,龙云控制了整个云南,这支新滇军在在抗战爆发前仅有3万多人,共编成6个步兵旅、每旅辖两个团;还有4个直属大队、6个直属团、 4个独立营、1个象征性的航空队。

龙云是一个汉化的彝族人,他依靠着3万多人的新滇军,只能勉强控制云南省,根本无力向外扩张。所以只属于中国军阀中一支中等的力量,二流军阀。

滇军的特点很鲜明,他们战斗力不强,但部队装备不错,军官素质在军阀部队中算得上一流,龙云的武器大部分是从法国人手中搞来的。

云南与法国人控制的越南很接近,法国人总想在云南占点便宜,于是修筑了昆明到越南的滇越铁路,与龙云交情不错。

正因为如此,龙云从法国人那里搞来了大批法式的武器,抗战之前,滇军的装备可谓全国首屈一指。滇军士兵们头戴法式钢盔,拿着法式步枪,步兵连里面还有不少法式和捷克式轻重机枪,还有不少的法式迫击炮。重武器则有一些德式野战炮和山炮,也是从国外购买来的,不过数量很少。

为了培养军官,云南还成立了讲武堂,朱德与叶剑英等人都出身于云南讲武堂,武器不错,军官的素质也不错,但是滇军的战斗力却很差。

这是因为,滇军吸大烟。

当时中国的鸦片有几个主要产地,包括川土、云土和热河土,以及外土,这其中,外土主要从缅甸和泰国贩来,质量最好,但价格太贵,而热河土质量差,价格最低,但却常常能吃死人,相比较起来,国内质量最好的烟土就是云土,整个云南,罂粟的种植面积甚至超过了粮食的种植面积,成为了龙云主要的财源。

因为烟土多,所以云南很多人都吸烟土,常年吸鸦片的人,是无法打仗和干重活儿的,滇军之中,双枪兵几乎占据了一半儿,连龙云自己都吸大烟。

滇军抽大烟的士兵,打仗往往只能打一二个小时。过足了烟瘾,作战的时候有如神助,让他冲锋陷阵都丝毫没有问题。可惜一旦烟瘾发了就浑身颤抖,眼泪鼻涕直流,走路都走不稳,还何谈不能打仗?总之,有鸦片瘾的滇军跟川军一样,一般不能打硬仗。

除了吸大烟,滇军的兵员素质也比较低下,训练水平也很低,甚至有些部队平时都不做训练。很多滇军士兵来当兵的多是混口饭吃,参军就是为了拿军饷养家糊口。

省主席龙云和表弟卢汉将军年轻时候去当兵,也是因为做生意赔光了本钱无法生活,被迫当兵找个吃饭的地方而已。

所以之前滇军士兵打起仗来没什么人愿意拼命,打起仗以保命为第一位,并不可靠。

不过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60军是滇军的主力,七七事变之后,滇军从上到下都意识到,现在打仗不比以前为军阀卖命,现在是为国家而战,60军在抗战前又召集了一批志愿抗日的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