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16.第 116 章(2 / 2)

蜜芽儿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她心里更加觉得,自己一定要记住上辈子的这一切,这对自己将来应该挺有帮助,至少得远离萧卫华这个祸害,可不能和他同流合污。

一定得记住,不能过了三五岁就忘记了。

她这么想着,不由得攥紧了拳头。

“瞧,瞧这小拳头,抓住我的衣袖不放呢!”

“她这是稀罕你二奶奶呢,这么小,就会拽住人袖子了!”

“看这小拳头,可真真惹人喜爱!”

正在握拳发誓的蜜芽儿,惹来了众人的一片赞扬。

~~~~~~~~~~~~~~~~~~~~~~~~

晚上吃饭的时候,顾老太太颇有些得意,便把在水磨台上的事儿讲给儿子媳妇们听,最后还嗤笑一声。

“这刘美娟,自打嫁到隔壁,见天听到国栋叫骂孩子的声,你说这以前她没来,也没那么大火气,怎么后娘才嫁过来,就闹腾成这样?”淑兰是顾老太太的学生,她护短,看不得后娘欺负学生。

“就是挑唆得呗!”陈秀云是看不下去的,毕竟竞越和淑兰那两个孩子真是惹人疼,又懂事。淑兰才八岁,放了学立马刷锅做饭洗尿布,竞越才五岁,也不知道和同龄孩子玩,倒是跟着大点的孩子去山上拾柴禾去地里拾荒,两个孩子没亲娘了,活得不容易。

“那两个孩子也是倔,天天被打骂,哭都没哭一声。”冯菊花叹了口气,她是心善心软的人,听着隔壁那动静,也难受。

“所以说啊,这小孩子可不能没了娘!”四媳妇苏巧红却是想法和大家不同。

她这一说,大家伙都不说话了。

前几天苏老太太过来闹腾一场,她可能也觉得没脸,之后一直每天溜溜地在家干这干那的,跟个怕事的老鼠一样,估计是怕婆婆嫌弃以后不要她了?

其实大家都是安生过日子,只要别折腾别闹腾,谁也没想那么多。

再怎么样,不是还有两个孩子呢吗?为了孩子,还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家人正说着话,就听得外面有人喊:“建军他娘,你在家吗?”

陈秀云恰好在靠门口的地方吃饭,当下端着饭碗出去瞧,就看到前头萧老太太站在大门底下,探头往里面望呢。

“婶,咋啦,你快进来坐,吃了没,来来来,一起吃点吧。”

陈秀云连忙热情招待。

萧老太太却是愁眉苦脸:“秀云哪,我家才生的那小娃儿今天忽然发起高烧来了,我说这得赶紧去县里卫生所看看,可,可家里没钱!你说这日子到底怎么过的,国栋手里竟然一分钱都没有!”

陈秀云听到这话,顿时明白了,借钱的来了。

都是邻居,又是高烧,关系到小孩子的命,就是再不喜欢那刘美娟,也不至于做视不管。

“还有就是那镇上的老孙,人家根本不乐意让孩子去县里看,建军他娘,你看看给我说道说道去?你不是和老孙熟吗,我看他听你的!”

老孙是镇上的赤脚大夫,这年头大家看病都是由赤脚大夫把关,赤脚大夫不让的,你便是有钱也不能去县里看病。

那老孙是昔年顾老太太的学生。

第1章生了个丫头

那是一九六九年的冬天,天冷得刷锅水都冻成冰了,这天晃黑时候,大北村被那鹅毛大雪给盖成了白茫茫一个色,而就在大北村老顾家的西屋里,妇人一声高一声低痛苦地叫着。

西屋外,顾建国穿着中山装,焦急地转悠着,千层底的棉鞋踩得白雪上是一个一个的脚印。旁边一个穿着土黄布衣,头上包着蓝布的妇人在旁边劝:“放心好了,头一胎,生起来都费劲,熬过这一次就好了。”

就在这个时候,西屋传来了清脆稚嫩的啼哭声,紧接着门开了,他们忙扑过去问:“怎么样了?”

稳婆赵婆子叹了口气,听那意思,这一胎是这户人家头一胎,想必是盼着个大胖小子的,她这费了半天劲,接生了个丫头片子,多少有点没脸说。

“是个丫头,不过挺好,脸上红通通的,估计以后是个白净人儿,难看不了。”

谁曾想,这话说完,顾建国就呆在那里了,一时反应不过来。

反倒是旁边的妇人面露惊喜:“哟,是个闺女啊!”

赵婆子看这光景,心里更加明镜亮,想着这妇人看样子是个嫂子吧?妯娌间难免比较,听说人家生了个闺女,这都不带遮掩的,竟然当面乐成这模样?至于那爹,一听是丫头,都气得没话说了。

谁知道一愣神的功夫,那顾建国从迷瞪中醒过来了,一拍大腿,满脸都是喜:“太好了,是个闺女!赶紧的,赶紧的,二嫂你告诉咱娘去!”

“生了闺女?”都不用去报信了,正屋里的顾老太推门出来,满面欣慰和期待。

“对,娘,生了个闺女!”

那二嫂已经冲过去,扶住了顾老太:“这下子,可如了娘的意。”

说话间,东边屋里又出来两位妇人,一个怀里抱着几个月大的胖娃娃,另一个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鸡蛋。

“我这刚煮好,赶紧给老五媳妇喝了吧。”

“快快,端过去。”

顾建国已经等不得那么多,拍了拍头上的雪,在台阶前跺了跺脚,径自钻进去看他媳妇和孩子了。

反倒是把个赵婆子晾在那里,弄了个一脸懵,心说这是咋啦,怎么生个丫头片子高兴成这样?这还不是假的,敢情是真高兴?

整个人都是懵着的,一直到被塞了一包鸡蛋共五个,心里暖烘烘的高兴着走出这家宅子,才醒悟过来。

沾大便宜了,五个鸡蛋,这是多稀罕的东西。

不过是接生了个丫头片子,人家竟然给五个鸡蛋,这出手可是真大方啊!

胡同口有揣着袖子的孙六家媳妇正要拾掇起板凳进门,见到赵婆子,便招呼说:“婶儿,这是给老顾家才接生了啊,是闺女还是小子?”

赵婆子记得这孙六媳妇,恰是自家村里的闺女嫁过来的,便道:

“是个闺女。”

那孙六媳妇一听,忍不住笑了:“这顾老太可算是如了愿了!”

“如愿?”

孙六家媳妇看赵婆子不懂,便招呼赵婆子来大门洞子里站着,解释说:“你可不知道这老顾家,顾老太太一辈子生了五个儿子,没一个闺女,人家心里盼着闺女呢。等到这五个儿子都结婚生了孩子,又是个顶个的小子,全都带把儿的!现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每家得了两小子,排排站一共八个小子,弄得顾老太太心烦着呢。人家早就放下话来,说是谁家生个闺女,就把她家老头子的军功奖章留给谁家!”